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支援日日春感想雜談(組織篇)
我又要重覆一次說過的話
懶
真的是人之大敵
前面兩篇寫完後
懶讓我停了很久
這次終於讓我動筆
我們就來好好看一看我這次在日日春幫忙所觀察到的組織模式吧
剛去日日春幫忙我就被日日春的組織動員能力嚇到
其實以我跑果這麼多NGO的經驗
日日春對義工的動員能力算是強的了
唯獨一點缺憾
就是性別比例有點失調
讓我感受到嚴重的性別壓力(也許又是大男人主義作祟)
再來深入一點看日日春的組織模式
義工(或是志工)當然是NGO運作下很重要的一環
日日春首創小行星模式
雖然我還是不太懂
但大概的意思就是
每個日日春的義工就是一個小行星
各自去組織自己的衛星
有別於以往NGO的組織模式中義工往往淪為衛星的被動角色
小行星的概念就是一種對義工的Empowerment
賦權後的義工就不在是原本的義工
小行星概念充滿無限可能與活力
當然這還是有待日日春繼續實踐才能看出效果
不過起碼感覺不錯
另外日日春的政治分析會議也讓我印象深刻
通常這種內部的會議只會少數人參與
這些少數人必然也是重要幹部
然而日日春的會議確參與者眾
而且容許像我這種義工身分的人參與其中
在會議內容上
我不得不佩服王芳萍政治分析
她深刻的抓住政治中那些複雜的線
從這些線裡找到運動策略的方向
她說不該把政治人物完全打死
應該考慮到未來的合作機會
這點或許會讓人覺得軟弱
但是在"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上
我覺得保持模糊的迴旋操作空間是必要的
永遠讓政客認為與自己合作是有利益的(選票、形象...etc.)
政治的互動中牽扯最深的往往就是利益關係
社運雖然不是純粹的政治場域
但是為了運動的目標
我寧可務實的看待問題
而不是過於理想化的堅持完美的原則
王芳萍讓我看到一個社運工作者
必須能夠清楚了解政治中的權力關係
並從中尋求最適當的運動策略
反觀本所雖然號稱社運研究所
但往往在政治這一塊以一種潔癖心態避而少談
最後要說的是這次在日日春幫忙觀察到美中不足的部份
就是最後的檢討大會
光是聽王芳萍和夏林清兩位巨頭的講話就耗去不少時間
在這最後的檢討會上
夏林清又不希望浪費時間在個人心得的分享
我說實在話
這種大家都參與的檢討會本來就不可能檢討出什麼很前瞻的東西
她卻希望我們能夠在檢討會裡談出這種未來的可能作法與策略
我們這些義工組成份子複雜
加入時間和參與程度不一
面對這種大哉問式的檢討會
我實在想像不出有能夠達成這種目標的可能
與其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我認為個人心得的分享反而重要
因為這是一種搏感情的方式
雖然聽大家的心得很花時間
但是這樣的心得分享一來可以讓大家互相認識(因為這次工作下來不見得能互相認識)
二來可以達到凝聚感情的效果(所謂的交心啦)
這些好處難道還不值得花檢討會的時間來做嗎?
所以這是檢討會失敗的地方
也是這次美中不足的小敗筆
以上就是小弟這次幫忙日日春所做的組織面向的觀察
說完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