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誰的海角、誰的風?(下)
再來看看宇宙無敵超級偉大賣座國片:《海角七號」》吧!故事也不複雜,就是幾個小人物在恆春組成一支「一場」樂團的故事,每個人物的背景個性都很鮮活,整部片子會讓你從頭笑到尾,最後還可能會有一絲絲的感動(據說是那段日治時代師生戀劇情的功勞)。
截至9月30日止的台北票房已經達到一億兩千三百萬新台票,如果乘以二就是全台票房的話,《海角》票房恐怕已經突兩億新台票了,這真是驚人的數字,然而票房高就等於是好電影嗎?不少人在網路上只要稍微批評一下《海角》就會被網路鄉民圍攻(還有人被迫出面道歉),《海角》儼然成為重振台灣魂的國家電影,讓我接下來的行文感到頗大的壓力。不過,我開頭就說了嘛!我是拿《海角》去跟《風》來比,所以ㄚ,千錯萬錯都是九降風的錯!
我不敢說《海角》是部爛片,只是就像導演魏德聖自己說的,他拍《海角》是為了證明自己也能拍賣座的商業電影,所謂「成也商業、敗也商業」,《海角》的缺點就是它充其量就只是部商業電影了。
商業當然不該是《海角》的原罪,但是過度商業卻讓《海角》什麼都像、也什麼都不像!片子裡極盡所能將所有商業賣座片的劇情元素一網打盡,舉凡愛情、歷史、人性、代溝、成長……,實在族繁不及備載。然而主軸卻不知道是什麼?有人說《海角》是部小人物的故事,但是每個小人物的故事卻都好像只說了一半(據說這叫矇矓美)。
也有人說《海角》的主軸是兩個不同時空下的感人愛情,透過一包六十年前沒寄出去的郵包,和兩個都叫友子的女人來傳達出超越歷史的偉大愛情,但是我眼拙,實在看不出阿嘉和現代友子從互看不順眼,到突然的酒後亂性一拍即合算是哪門子愛情?而六十年那段日本老師不敢帶學生情人回日本的歷史支線也不能說是偉大愛情吧?難道說愛情因年代久遠而偉大?還是說因為日本人一直對台灣友子念念不忘就很了不起?,畢竟魏導交代的線索太少,大家只能自行詮釋,見山是水、見水是山。
上面只簡單舉兩個小例子,還有更多的面向可以抓。所以《海角》為了商業、為了討好各種口味的觀眾,為了讓各種賣座元素在電影裡都能發揮,最後成就這部我認為「雖然讓人從頭笑到尾卻不知所云」的賣座商業片。好吧!也許《海角》有除了商業娛樂之外的「什麼」,是導演希望透過電影傳達出來的,是導演期待觀眾們注視到的,也許這樣的東西可以為這部商業片加點分,那我們就來替《海角》伸個冤。
大家以為這部片和恆春很有關係,好像讓國境之南的恆春揚了眉吐了氣,但是在仔細想一下,把這部片子的背景換成貢寮好像沒沒什麼不一樣。反正都有漂亮的沙灘、靠海的飯店(貢寮有個媲美夏都的正在蓋),都有和黑道沒兩樣的地方派系,而且也有年輕人喜歡的XX音樂季(這樣阿嘉的拼裝樂團才有舞台),甚至巧的是在墾丁和貢寮都有個該死的核電廠。(一個核三、一個核四)
當然啦,你可以說「導演選恆春是要傳達XXXX」、或是「導演就是要突顯台灣很沒特色」。可是,當這個故事也可以去貢寮拍、也可以到花蓮拍的時候,《海角》這部電影到底和恆春有什麼關係?導演用《海角》傳達了恆春的什麼?透過《海角》的鏡頭,觀眾又看到了恆春的哪些問題?(千萬別拿那句「山也BOT、海也BOT」的台詞來說《海角》在揭露BOT問題喔!)
也有人說這部片子是在傳達一種精神-「海角精神」,也就是小人物們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不懈的精神(據說這也叫做台灣精神)。可是,誰能說清楚哪一段劇情呈現出所謂的「努力不懈」?這些小人物奏起來的拼裝樂團也就練了幾個禮拜而已,而這「努力不懈」的意象也就只有跑馬燈似的幾分鐘的連續畫面而已,如果這樣就呈現出「海角精神」的話,那我更覺得《海角》呈現的是所謂的「拼貼精神」。其實電影裡沒出現的「海角精神」應該在導演魏德聖的身上,畢竟在拍《海角》之前他才剛經歷完史詩巨作《塞德克巴萊》的募款失敗,《海角》剛好是魏導重新出發「努力不懈」的表現,他要證明他能拍賣座的商業片,證明自己在電影圈辛苦的這十五年沒有白混。
「海角效應」是這波國片復興的一種形容詞,跟《海角》同檔期的另一部國片《囧男孩》(以下簡稱《囧》)也許托《海角》的福,上映至今(9/30)台北的每日票房都維持在前五名之內,上週日台北單日票房甚至再次登上第三名(第一次是9/14的星期日)。七月底就下片的《九降風》也在《海角》帶動國片的火紅下重新登上台北信義威秀的大螢幕,台北的週末票房排名也回春似的從下片時的18名回升到15名,更在9月23、24、25的冷門時段(週二、三、四)衝上第八名的佳績,別忘了這個成績是在只有信義威秀的一個廳在播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海角》的「餘威」真可以說是「一片得道、眾片昇天」。
雖說「一片得道、眾片昇天」,但是最後這裡還是給大家幾個數字做參考。截至9月30日止的台北累計票房,《囧》是1032萬新台幣,《風》是402萬新台幣。還記得《海角》的票房嗎?一億兩千三百萬,大約是《囧》的十倍多一些,而《囧》的累計票房1032萬又剛好是《風》402萬的兩倍多,所以說《海角》的票房大概是《風》的三十倍。這真是好可怕的數字啊!
我相信絕對沒有人會否定,《海角》作為一部商業片所展現的成功,尤其在國片長期蕭條、甚至被國人嘲諷多年後,一部老少咸宜的、票房幹掉美帝的土產國片的確讓臺灣人一吐怨氣。只不過,作為一部除了讓觀眾花錢進戲院之外能傳達更多東西的電影,我認為《海角》是不及格的。相較同樣以簡單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為主軸的《九降風》,林書宇更專注在把青春這件事談的細緻,當然呈現出來的就是那個深刻的感動,這也是《海角》最缺乏的東西。
如果說,《海角》像個面目模糊、缺乏特色的帥哥,我更期待魏導的《塞德克巴萊》能夠展現出老男人的成熟風韻,我想《塞德克巴萊》才是真正能看出魏德聖作為一個電影人的企圖的作品。然而,如果問我,到底是誰的海角、誰的風?我會回答,《海角》終究是魏德聖的《海角》,證明魏導商業功力的《海角》;但是《九降風》卻是我的,屬於我們這些六年後段班的青春之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同作者一樣認為海角是平庸之作
回覆刪除九降風我沒看
不過我認為流浪神狗人才真正拍出了台灣偏遠地區的實況
九月電影筆記
回覆刪除黃以曦 2008/9/23
1.
《海角七號》是一部近乎沓亂、面目模糊的生澀之作,甚至稱不上失敗,而是作品並無成立。熱情有餘,卻是小孩玩大
車,這不是失敗,在這種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只能說是一次初步的練習。
本來,不管是創作或人在現實的求存,就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始能純熟洗鍊,過程中,會先抵達面目清晰。在練習完
成之前,經常是尷尬且不忍卒睹的。
破碎、孩子氣的「極其用力」、一塌糊塗的浪漫,《海角七號》或者可以當作餘暇的談資,但並不值得煞有介事地談將
開來。
■《海角七號》,2008
作為談資,它有太多討人喜愛之處,這是一部與台灣人、台灣這塊土地非常親近的作品,只要對這些雖微小但卻如此親
暱、充滿溫度的事在意,這部片裡討人喜愛甚至熱血奔騰的地方多不勝數。
但假如不是閒聊用途呢,便不值一論。作者的待進步空間如此之大,大到他只要繼續創作,有很多基本的東西自然會一
路改進,成長是一個不可逆也不可能加速或跳躍的過程,最重要的事不需或無法被特意點出,而觀眾既無創作企圖,聽
這些執行基本事務,或也想打瞌睡或莫名其妙吧。
這就是有些事之所以非說不出口,也非不准說,而是沒什麼好說。
看完電影,該笑的笑了、該感動的也微微惻然、陽光、音樂、熱血、熟悉語言與好風景也有收到,不過,或由於職業病
使然,更多的卻比較是觀影時對近乎學生作品品質的稍失耐性。但看完也就看完了,是幾乎不會記得也不會多提一句的
電影,但現在卻在這裡寫這篇文章。
它引起一陣旋風,被狂熱地追逐著。這是為什麼?我因此不得不重新思考整件事,一切似乎有些什麼在更深處。電影不
是瑕能否掩愉的問題,那並非瑕疵,而是根本上就是牙牙學語的。一切初學者的可愛。我能理解三分鐘或十五分鐘的可
愛,但兩個多小時的可愛,那是什麼?
這麼多人喜歡這部電影,為什麼?他們的感性結構是怎樣、閱讀經驗是什麼?他們幾歲、從事哪些職業、怎樣的生活背
景與生命經歷?會在怎樣的情況,人們會對一塌糊塗的作品呈現視而不見?作品將元素胡亂兜起,如何瀰漫完整的、籠
罩的感染力?
或許這不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對錯的問題。不管它是什麼,顯然,在此時此刻,它適合這裡。
我早上才怕上面這篇批評文消失
回覆刪除所以特別備份在這裡
沒想到剛剛上去看
原文已經被下架
只剩一堆謾罵的留言
哀~~~只能說:海角無敵啦!!
XD
再貼一篇~~~免得以後看不到!!
回覆刪除轉貼網址:
http://blog.chinatimes.com/rorschach/Archive/2008/10/04/330095.html?Pending=true#FeedBack
野人獻曝、海角七號與奧斯卡
"奧斯卡外語片報名已於昨日截止,正式揭開從年底到明年初各大電影獎競賽的序幕,台灣電影今年照樣不缺席,早已選定賣翻天的【海角七號】出馬角逐……國人無不寄望台灣
電影能夠再次「出國比賽,拿冠軍、得金牌!」"
-Yahoo新聞-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
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
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慚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
-教育部線上成語典(野人獻曝的解釋)-
看了頂上兩段文字,有沒有感覺有點類似?
讓人驚訝的海角七號現象,已經從原先台灣電影的奇蹟,轉為群眾暴力與網路暴民再一次盲從暴力的尷尬局面。在剛出現時,秉持著導演魏德聖夢想家特質、本身討好的題材,搭
配相當討喜稱職的配角群們,海角七號成功的吸引了人與人間的口碑,創造出夢幻般的票房數字。但,在這過程裡,某個東西產生了很嚴重的質變:海角七號從一部很好看的電
影,搖身一變成為一部很好的電影。以訛傳訛之下,所謂台灣電影的救星出現,開始有人相信海角七號是所有台灣電影問題的解答,原因也很簡單:讓老子/老娘看得爽的電影,
肯定是好電影!聽見熟悉的國罵爽不爽?爽!搖滾樂爽不爽?爽!俊男美女的組合爽不爽?爽!看見熟悉的環境與風土民情爽不爽?超級爽!今年最好的電影,海角七號就決定是
你了!
拜託別鬧了。
說穿了,海角七號是部尚可的電影,但一來它離完美甚至有資格角逐奧斯卡都早得很,更別提它其實某種程度上,點出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構想、企圖與主題,遠比執行更重
要。
讓我們從最多人稱讚海角七號的部分開始說起:海角七號的配角群。告訴我,當看完海角七號一個多月,你覺得你會記得茂伯、馬拉桑、水蛙多,還是阿嘉與友子多?如果沒有意
回覆刪除外,我想多數人應該是前者遠比後者多。但問題來了:誰才是主角?前者是主角還是後者是主角?多數人看見了海角七號在50分鐘配角群出場時間的成功,便自動放大成整部電影
的成功。把導演所拍出的鄉土民情捧上天,彷彿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台灣人奮鬥的故事,即使再怎麼有瑕疵。但海角七號叫海角七號,不就是環繞在一系列的情書上?先不提有些作
弊性質的情書/現實對應,這系列情書的重要性在哪裡?情書本身的重量在哪裡?你可以主觀地加上自己的詮釋,但事實是,電影在自己驕傲到以此命名的部分卻是如此含混不
清,一如男女主角間的感情。而這段感情,搖滾祭本身為每個角色帶來的救贖與改變-特別是男女主角-更是空白到有些尷尬。我知道你會說什麼:這是商業片,看深度幹什麼?
非常好,就等你這句話!我強烈建議新聞局馬上撤回奧斯卡獎報名!台灣人不是老是說奧斯卡都是些會讓人睡著的藝術片在拿的獎?海角七號怎麼會被這些眼高過頂活在象牙塔的
老學究青睞(假定你還真的以為影藝學院是一個"學院")?馬上改送百視達爆米花獎!我們台灣人揚眉吐氣「出國比賽,拿冠軍、得金牌」的機會終於要來拉!
但,即使是商業片,也有拍得好壞差別。我一點都不排斥商業片,我也痛恨許多以搞怪為號召,自稱藝術招搖撞騙的導演-前提是,這片子要拍得好:就像同樣商業片,你會想看
回覆刪除地心毀滅,不會想看地球毀滅一樣。而坦白說,扣掉剛剛所提及的鄉土民情與甘草配角,這電影本身拍得還真的不夠好。問題出在,魏德聖是個夢想家,而夢想與實踐還是有段不
太小的距離。看看電影的劇本;男女主角感情戲與背景生硬,重要的情書卻感覺輕描淡寫,只有演員深怕觀眾忘記一再提醒這很重要;看看電影本身的步調掌控:前後不一、忽快
忽慢,有些段落草率凌亂有些段落拖泥帶水;看看電影本身的剪接:粗暴缺乏流暢性,最後一段演唱會現場的剪接跳躍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看看電影本身的攝影:死板僵硬缺乏張
力且始終感覺無法說出導演想說的故事。我知道你會說什麼:台灣很久沒拍商業電影了,有點瑕疵在所難免。非常好,就等你這句話!真是奇怪也哉,你都知道有瑕疵叫我多包
容,那你送奧斯卡做啥?是1.你覺得我剛剛都是在痴人說夢,明明海角七號完美的很 還是2.你覺得奧斯卡評審會跟你一樣非常包容,讓你有十足勇氣決定送這部電影出去挑戰全
世界其他90個國家本年度拍出來最好的電影?不管你是1或是2,我只能說,看來魏德聖不是這個島上唯一的夢想家。
而這就提到海角七號最有問題的地方:主題與說的方式。我知道或許為數不多,但依然有不少人是因為聽過或看過魏德聖砸鉅資拍賽德克巴萊預告片的故事,為其感動而決定進電
回覆刪除影院看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只是好主題不等於好電影,你還是得知道怎麼把該說的話說清楚,否則要拍宗教我直接叫人念聖經、要拍族群我直接念金恩博士演講、要拍家庭我直接
念三字經豈不更快?魏德聖無疑有許多想法,但他必須搞清楚,哪些是好想法,哪些是不太好的想法,然後把兩者做出區別。舉例來說:電影最後的碼頭撤退景。動畫要花多少
錢?臨時演員要花多少錢?為了一段其實整段拿掉也不會影響電影故事的段落只為梁文音客串需要花多少錢!海角七號的官方預算是6000萬台幣,是同一檔期的囧男孩的1.5倍,
許多現今國片的N倍,但它有展現出比這些其他國片好多少的品質?不好意思,小的認為一點都沒有。拍商業片是一個健全的電影市場必須要有的元件,但商業片也需要有商業片
的拍法,否則全世界最會拍商業片的好萊塢何必把製片這個功能另外獨立出來?就是告訴導演,有些事你能做,有些事你最好別做;如果你硬要做,至少怎樣怎樣會比較便宜。而
明顯地,魏德聖不懂這一點。今天海角七號成功,仰賴的是它題材本身的容易親近、優秀的配角群,以及整部電影被坦白說過度渲染的拍攝艱辛-教授阿,我真的有唸書阿,只是
考試不太會寫而已,你給我趴吧,但這不代表海角七號完美-差得遠。而只要這個預算控制的問題沒改變、基本功沒進步、無法清晰實現自己腦海裡的美好畫面,商業片永遠都起
不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多數人看見魏德聖的努力,因此放大了他的成就,忽略了他的缺失,然後以為我們看見未來光明的道路。如果這樣走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發生跟過去
好萊塢一樣,有錢搭布景沒錢拆的窘境。
我們有過葡式蛋塔、甜甜圈、李安、王建民,還有現在的魏德聖,台灣人似乎永遠都在絕望地尋找下一個可以支持的事物。是,海角七號是走了對的路,但不代表它不需要被當作
回覆刪除神主牌來膜拜。我承認這是個人主觀喜好問題,但在我眼中,囧男孩在預算控制、藝術成就上都比海角七號高上太多,更別提它本身其實也是個相當討喜有趣的故事。你說野人獻
曝太苛,我要說那你又何必拿這去送奧斯卡-搞清楚,沒錢曬曬太陽還真的挺舒服的。你拿一部商業片,還是一部拍得不算多好的商業片,去比藝術成就的殿堂(當然,操作與觀
眾喜好也有關,但至少標榜是藝術),只靠民族情感與商業喜好,這不是暴民是什麼?海角七號還是留在國內看看有沒有機會衝破兩億大關就好,至於出國比賽得獎?省省吧。
嗯
回覆刪除基本上同意版主對海角七號的批評
唯一有一點不太認同的是
版主認為把場景從恆春搬到貢寮也沒什麼兩樣
我認為不對
恆春從風景道人文與貢寮大不相同
海角片中不斷帶到街景中的原住民
就是恆春的特色
貢寮的街市又有一種南部沒有的沉寂感
你可以說是魏德勝巧妙利用了環境
取得電影效果
卻不能說把場景搬到哪邊都依樣
也許劇情上來看會都依樣
但電影畫面出來會不一樣
如果版主也是南部人
絕對可以分辨出南北人文情境的極大差異處
還有對於一夜情就愛上的部分
其實導演有用很好萊鄔式的鋪陳啦
從一開始阿嘉就用那張跩臉挑逗友子
友子在積壓許久後酒後失身
這都是很公式化
甚至於很常見於台灣年輕人的戀愛方式
(只是---通常這種戀情都不持久....)
這部分
我倒不覺得突兀
因為我也是那種會用跩臉面對喜歡的女生那種人
表面上冷漠
內心可是哈得要死
阿嘉在活動中心前坐在機車上對友子耍酷
正是最經典最常見的場面啊...
認同
回覆刪除幾乎很認同
風片的評價在我心中永遠是超過海角的
而我只是個八年級生
但他感動了我的心
但我只能說
風片畢竟只是小眾作品
而海角是大眾口味
這就像舞台劇跟偶像拔剌劇一樣的差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