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苦勞採訪稿39>挑戰環評「議決」黑箱 潘翰聲列「拒絕往來戶」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2157



其它環保團體及代表已全部離開會場,只有潘翰聲堅持不願按照環保署嘴巴上說的「規定」接受清場離席。



各方矚目的台塑大煉鋼廠環評案11月29日進入環評大會討論,大會決定依照上次(11月7日)專案小組意見,全案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台塑必須到地方召開說明會聽取民意,預計最快半年內將評估報告書送交環評大會審查,屆時才會正式決定台鋼案以及台西漁民的生死。



當天的環評大會一如往常,並不如原先預期的詭譎氣氛,也不像兩星期前專案小組會議時的熱鬧,正反雙方並無大動作的動員情況,現場只有幾位環保團體代表以及兩位反台鋼的台西地方代表到場關切。外傳環保署有可能再次祭出10月1日大會時投票表決(記名不公開)的「奧步」來替台鋼案護航,不過所幸這次未重演同樣事件,環保署在所有環委都沒意見的情況下決定尊重專案小組結論,台鋼案將正式進入二階環評。



根據11月7日專案小組的結論,環評委員認為台鋼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列出雲嘉南區域空氣品質整體評估、二氧化碳盤查及減量、健康風險、海域生態、廠區排水、環境友善、當地溝通,及社會經濟影響等八項理由,所以建議全案應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黃光輝表示,根據環評法,台鋼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之後,台塑必須將環境影響說明書在開發當地公開陳列至少一個月,並且在環保署招集專家學者進行範疇界定會議確定評估的範疇之後,撰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送交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濟部,經濟部也必須要在收到台鋼的環評報告書之後到地方辦理公聽會,整個程序之繁複至少要花上開發單位半年的時間來準備。



黃光輝強調,半年的時間是以南部科學園區開發案為例子,該案由於開發單位對地方的補助回饋等作的非常好,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完成二階的程序。不過也有曠日費時的案例,像是當年的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光是撰寫報告書以及環委要求補件,這之中的來來回回就耗掉了五年的時間,還不包含環評委員實質審查的時間。黃光輝打趣的說,不過如果台塑七個月前遭到上屆初審小組建議進入二階之後就開始準備這些程序,也是有可能更快完成二階的環評報告書,也許會破紀錄也說不一定。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林培杰建議,二階環評的公聽會應該依照行政程序法,辦理形式更為嚴謹、更有實質拘束力的聽證會,如此以昭公信才不會讓公聽會淪為各說各話無法發揮真正的溝通意義。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表示,中鋼預計2010年將可年產200萬噸粗鋼,足夠供給國內需求量的八成,不瞭解為何台塑還要花1400億蓋鋼廠做這種無謂的投資。此外他也拿出11/14聯合報的報導指出,雲林地區海域的水質已經明顯有酸化現象,導致蚵苗品質變差嚴重影響蚵農生計,盼望環保單位能設立監督機構提高水質監測的頻率。



雲林生態協會邱千芳則對台鋼案所涉入的地方政治問題感到憂心,她說雲林地方民眾其實很多人都贊成台鋼案,但是其中有太多人都是受到地方的政治人物所影響,而這些政治人物都跟台塑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所以她提醒環評委員未來在審查台鋼案的時候,這些背後複雜的地方政治面向不可不納入考量當中。



環保署綜計處的女性科員嚴辭警告潘翰聲不要破壞「慣例」。



雖然台鋼案順利進二階,不過還是有環保人士堅持全程旁聽開會過程,再度挑戰環評大會「議決」時清場的黑箱,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在主席宣布清場準備議決時堅持不走,並且要環保署拿出叫他離開的法律依據。一位負責場控的綜計處女性科員當場對潘翰聲大罵,並拉高分貝強調「清場議決」是環評運作十幾年來不容侵犯的「慣例」,大會主席、環保署副署長陳子敬對潘翰聲說:「公正的媒體都在場,你們就算到外面去也還有媒體記者在裡面聽,你們到底還想怎樣?」這句話對照兩個月前記者還被玻璃牆隔離在外的情況,聽請來甚為諷刺。不過潘翰聲聽完依然不為所動,最後張子敬裁示不予理會潘翰聲,但是附帶決議,未來不歡迎潘翰聲再度列席旁聽環評大會。



潘翰聲拒不離席讓場面陷入膠著的緊張氣氛。



事後潘翰聲表示,環評法揭示的是公開的審查,所謂公開就是要一視同仁,對媒體的公開和對民眾的公開是兩回事,不應因為記者在場就剝奪民眾參與環評的權利。潘翰聲也對環署放話,要是下次他要求旁聽被阻,他將循法律途徑控告環保署。不過環保署也回應,表示不歡迎有立委候選人身分的人士出席,藉環評大會來替選舉造勢,此話一出讓外界才頓時想起潘翰聲被人遺忘的松山區立委候選人身分,潘翰聲得知環署說法笑著說:「連我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候選人身分,真是感謝環保署的提醒。」



記者在現場就代表資訊公開了嗎??公民只能透過記者的眼睛和筆才能瞭解事實真相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