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成功記者的條件

壹、 前言

報人普利茲(G. Pulitzer)曾說:「一個人生來所具有的不過是白痴而已。做一個成功的記者,必須設定目標,經艱苦訓練而成。他必須從學校、家庭、社會、事業,以及水災、火災、戰爭種種痛苦經驗中逐漸養成」。由句話讓我們可以知道,一個記者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速成的,也不是天生能力所造就的,而是經由後天的訓練、努力,經過各種歷練而成,所以記者是可以養成的,但是一個記者他必定具備某些條件與特質,讓記者在養成的過程中克服萬難,或者是在成為正式記者後勝任愉快。在王洪均老師所著的【新聞報導學】中列舉了六大項記者的條件,而這些將這些基本條件發揮到極至的結果就應該是一個成功的記者,所以以下筆者將以這六項條件為基本架構,分別分析為何這些條件能造就一個立於成功不敗之地的記者。



貳、 六項成功記者的基本條件

一、 辨識並表現新聞價值的思維能力

作為一個記者首要的能力就是辨識新聞的重要性,並充分的表現出新聞價值的能力,所以一個成功的記者一定能在眾多訊息中找出具有新聞性的並加以報導,我們稱這種能力叫「新聞鼻」。王洪鈞老師在他的「新聞報導學」中對新聞鼻做了下列四項解釋:一、有辨識何種消息能使讀者感到興趣的能力。二、有辨識本身雖不重要,卻能引出其他重要新聞線索的能力。三、有辨識在一條新聞的許多材料中何者最為重要的能力。四、有辨識將手頭消息的某部分可寫成其他更重要新聞的能力。所以不論是天生的能力還是後天的培養,新聞鼻對一個記者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七○年代挖掘出轟動美國政壇的「水門案」(Water Gate)新聞的兩位記者Bob Woodward和Carl Bernstein,他們在調查這則新聞之初還只是兩個剛從社會線調來跑白宮新聞的菜鳥記者,而整個事件一開始只是一則有關民主黨競選總部被人放置竊聽器的新聞,當其他記者們都將這新聞當成小新聞而忽略時,他們卻憑著他們的新聞鼻,在其他記者嗤之以鼻的態度下對這則新聞做深入的調查,最後終於報導出轟動全國的重大新聞,也使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後來不得不黯然下臺,他們兩位正是具有優秀的辨識新聞價值的能力才能將這則新聞呈現在世人眼前,這也就是善用所謂的新聞鼻的最佳表現。



二、 鍥而不捨探求事實的敬業精神

成功的記者在對於新聞線索的探求上必定是鍥而不捨、實事求是的,前述「水門案」的兩位記者也就是因為有這種精神才能將水門案這則新聞給跑出來。美國還有另外一位具有這種精神的典範人物名字叫史東(I. F. Stone),他原本在The Nation這本素有自由主義重鎮之稱雜誌擔任主編,可是他卻在1952年放棄了這個具有地位及影響力的職位,自己創辦了「史東週刊」(I. F. Stone Weekly),這本周刊的員工只有他與妻子兩人,可是這「本一人雜誌」卻是擁有六、七萬份的自由主義媒體的最佳代表,史東的鍥而不捨的精神並不像前面的伍華德和伯恩斯坦一樣表現在跑新聞上,史東週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不是跑出來的,而是在家中閱讀大量的政府公開的所有文件檔案,以及政客在媒體的公開談話,再花很長的時間作比對、查證的工作,最後尋找出每一個謊言的所在,他用這種方法揭穿了詹森政府在「東京灣事件」所撒的瞞天大謊。這是另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表現,所以一個成功的記者必定要有像伍華德和伯恩斯坦,或者是與史東一樣的專業精神,如此所報導出來的新聞才是事件背後的真相,大眾也才能了解所謂的事實。



三、 悲天憫人儆惡揚善的淑世情懷

蕭素翠老師常在課堂上提醒同學記者手中的一支筆就像軍人手中的那把槍,筆能寫出事實的真相卻也能殺人於無形。所以一個記者的道德價值觀以及對於社會的認識非常重要,他必須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還要有儆惡揚善的正義感,因為記者的工作就是在讓社會大眾對於他們身處的社會能夠有更深的了解,讓大眾看到社會上的弱勢所過的悲慘生活,也讓社會看見邪惡的人的醜陋行徑,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讓行事乖劣的人能夠自我反省。這就是成功記者所該具備的一顆充滿社會關懷的心,如此才能讓記者所報導的新聞真正成為造福社會的公器。



四、 不受威脅不為利誘之獨立人格

既然記者的筆是大眾的喉舌、社會的公器,那一個成功的記者必然要不受強權的威脅,不受利益的誘惑。筆者曾經在記者唐湘龍的演講裡聽到很多記者會遭遇到的各種誘惑及威脅,他提到跑財經的記者會受到上市公司的贈股,跑政黨的記者也常會受到政治人物的招待,跑影劇的記者會成為一人巴結的對象,跑社會的記者更有可能被黑道兄弟請去喝茶,諸如此類的威脅及誘惑不勝枚舉,但是唐湘龍先生不斷的強調,這些都不是記者所應該接受的,因為記者必須要有不受外力影響的獨立人格,我想這種獨立人格應該也就是唐先生今天能夠成為一位優秀記者的主因之一,再舉一個美國的例子,在五○年代初期吹起了一股白色恐怖般的反共熱潮稱為「麥卡錫主義」(MacCarthyism),這股熱潮是由一位資遣的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acCarthy)所鼓吹,很多政界、學界人士和科學家、藝人等被指控為共產黨員而遭到整肅,不計其數的人被捲進這股政治風暴中而家破人亡,可是卻沒有人敢批評,連美國媒體也變成了啞巴,可是再這風暴席捲四年後,終於有人跳出來與麥卡錫挑戰,那就是CBS的資深主播莫洛(Ed Mirrow),他麥卡錫所有在公開場合的講話重新剪輯成一捲帶子,製作成特別節目讓全每觀眾收看,其中未加入任何旁白或文字,但是大眾從中卻看到麥卡錫恐怖的法西斯嘴臉和自相矛盾的言論,終於讓全美一夜之間清醒了過來,將麥卡錫掃入歷史的殘簡當中。莫洛所表現出的智慧和勇氣正是這種不受威脅利誘的獨立人格的最佳展現,也讓我們看到這種獨立人個的確是一個成功記者的必要條件。

五、 公正客觀不行險激的職業尊嚴

一個成功的記者除了要有感與強權對抗的獨立人格之外,由於媒體具有強烈的社會公器性質,所以記者報導新聞的角度更須客觀、中立。報業前輩張季鸞先生(1888 ~ 1941)在執掌天津大公報期間曾經揭示了「四不」原則,所謂的「四不」原則就是「不黨」、「不賣」、「不私」、「不盲」。「不黨」就是純以公民的地位發表政見,此外無成見、無背景,凡其行為利於國者擁護之,其害於國者糾彈之。「不賣」就是不以言論做交易,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的金錢補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的入股投資。「不私」則是對於報紙並無私用,願向全國開放,使為公眾喉舌。最後的「不盲」則是對於事件不盲從,對於消息不盲信,對於情感不盲動,對於批評不盲爭。上面的四不原則就是新聞記者所該具備的公正客觀的職業尊嚴,這種專業精神體現在四不原則中,發揚在所報導的新聞裡,這才真正的表現出成功記者的專業素養。



六、 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

最後,古語曾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現今腳步飛快的社會當中,各行各業莫不以知識的精進為要務,而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新聞行業裡更是如此,所以一個成功的記者更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腳步,持續的學習以充實內涵,這樣新聞出的新聞才能符合時代的脈動及觀眾的所需,所以不斷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也是一個成功記者所必備的條件。



參、 結語

以上六項就是一個成功記者所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其中有很多地方其實是有重疊的,所以這六點歸結起來也就是一個人文主義教育之下的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必然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來觀察社會,也要有鍥而不捨的做學問的精神和悲天憫人的社會關懷,還要有公正客觀、不畏強權的批判能力,一個知識份子也必然擁有博學多聞的知識和不斷精進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記者他就是一位知識份子,所以記者更該秉持著身為知識份子的認知,在新聞工作裡做好公正客觀、深入剖析、批判力強的角色,如此社會才能往更好的風氣發展,記者們也更能大聲說出他們的職業是「記者」:一種社會上的正義之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