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再見了!!劉寶傑~~~

3173888759_c24b97bdaa_b 拷貝



這篇獻給我工作了五個月的行政院新聞局第?科

以及史上最唬爛的政論節目<東森 關鍵時刻>......



3162627914_54ee944fa6_o



終於...

我結束了五個月漫長的新聞局打工

也告別了這份讓人精神分裂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

我終於不用兩天一次(因為輪班)

看東森劉寶傑的爛節目



說劉寶傑的節目是個爛節目真的是一點都不誇張

從9月的某晚

我們科長無意間看到這個"原本都在談外星人"的節目在談內閣改組

我和我苦命的同事就開始了

看這個一點營養都沒有的節目的生涯



3162622486_2d1040bdd2_o



這個爛節目有多爛?

從討論主題的字卡標題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標題出現的字不外乎什麼"秘辛"、"驚爆"、"大揭祕"、"黑暗"等...

而且句末一定打上"?!"這樣的標點符號

不是我吹毛求疵

他們下標的水準根本是新聞系大一學生的程度



再來看內容

原本聊聊外星人和古文明也還算有知識性

後來從我工作開始看這節目

他們就一直在談阿扁洗錢案

你一定會問:"別的政論節目部也都在談扁案??"

不不不~~~關鍵時刻可不只單談扁案的案情

他們連陳水扁的風水八字易經紫微全都談

想像一下

當前姚立明振振有辭的分析陳致中在日本藏多少錢的同時

馬上下一個接話的就是民俗學家林正義老師來分析致中的命盤

請問

這是多麼的奇怪??



再想像看看

當楊憲宏前一秒還嚴肅的解構台獨勢力對陳水扁洗錢的感受

後一秒古物收藏家就拿出一支獨角鯨的角

說這支角如何象徵古代帝王對權力的渴望

請問

這是多麼的荒謬??



我上次聚餐時問我的好同學資深媒體人XXX女士對這節目的看法

她說劉寶傑節目的製作單位事先都會找好資料

名嘴來賓只須照"劇本"講就OK了

難怪連她都不屑上關鍵時刻而都只上三立大話新聞



3161792069_db5656e34d_o



不過

我總算擺脫這些惱人的政論節目

也不用在煩惱我們的行政院如何腦殘到"政論節目治國"

總之

失業真好......!!



3173893287_916b548c23_o 拷貝

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lt;電影&gt;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

pw_fcen9049944806



寫這篇是要告訴有小孩的人

如果想要自己的小孩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請務必不要讓孩子看<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這部腦殘的迪士尼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從頭到尾就是在灌輸小孩一個觀念:"你自己無法成事,一切務必聽大人的!!"



為何麼我會這麼說呢?

我不會長篇大論

我只說一點

劇情上

不論是第一集掉進納尼亞王國的三個英國小孩

還是外表年齡稍長的賈思潘王子

電影前半段不斷呈現他們的無能

因為他們想靠自己的力量捍衛納尼亞但都失敗收場

劇情不斷鋪呈要等待偉大的獅王藍斯洛的出現

才能挽救納尼亞所有的危機

到電影的最後十分鐘

獅王才出現並且威猛的擊退了邪惡的勢力(好像第一集也是這樣子說)

這就是在灌輸小孩不要自己亂做主

要聽大人(藍斯洛)的話

因為大人的權力OR能力是至高無上的

所以

這部片子適不適合給小孩看呢??

自己看一遍就知道我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囉!!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lt;轉貼&gt;有 關 香 蕉 與 咖 啡 的 二 三 事

有 關 香 蕉 與 咖 啡 的 二 三 事

※ 施 鵬 翔





香 蕉

1999 年 著 名 的 《 New Internationalist 》 ( NI ) 雜 誌 做 了 一 個 關 於 香 蕉 的 專 題 。 NI 的 記 者 親 身 去 到 中 、 南 美 洲 的 香 蕉 種 植 場 採 訪 , 訪 問 了 危 地 馬 拉 的 香 蕉 農 民 , 才 知 道 他 們 根 本 不 會 吃 香 蕉 。 「 在 這 裡 的 人 不 會 吃 自 己 親 手 收 割 的 水 果 。 為 什 麼 ? 我 想 我 們 比 其 他 人 更 清 楚 。 」



「 更 清 楚 」 什 麼 ?



香 蕉 從 何 而 來 ?



大 部 份 中 、 南 美 洲 的 香 蕉 種 植 場 都 由 美 國 的 跨 國 公 司 擁 有 , 典 型 的 種 植 場 像 極 了 有 毒 的 血 汗 工 廠 。 與 其 他 大 規 模 的 單 一 品 種 種 植 一 樣 , 香 蕉 種 植 場 大 量 使 用 化 學 物 料 , 為 農 民 和 環 境 帶 來 極 大 的 災 害 。 在 種 植 場 工 作 的 農 民 長 年 累 月 接 觸 有 毒 的 農 藥 , 有 毒 物 質 更 滲 進 泥 土 和 食 水 , 影 響 環 境 和 健 康 。 農 民 付 出 了 血 汗 甚 至 生 命 危 險 , 換 來 的 只 是 極 為 低 廉 的 薪 金 , 例 如 危 地 馬 拉 的 香 蕉 農 民 時 薪 只 有 $0.63 美 元 , 一 個 星 期 的 人 工 大 概 是 $28 美 元 。



不 平 等 的 香 蕉 貿 易



1870 年 , 英 國 的 貝 加 船 長 ( Captain Lorenzo Dow Baker ) 來 到 了 牙 買 加 , 初 次 認 識 香 蕉 這 種 熱 帶 水 果 。 他 以 一 英 鎊 的 價 錢 買 了 160 束 香 蕉 , 到 了 美 國 後 以 兩 美 元 一 束 的 價 錢 買 出 。 香 蕉 貿 易 可 以 謀 取 暴 利 的 消 息 不 逕 而 走 , 自 此 大 量 的 香 蕉 從 古 巴 、 多 明 尼 加 、 牙 買 加 等 國 家 運 到 美 國 。



1899 年 , 聯 合 水 果 公 司 ( United Fruit Company ) 在 美 國 成 立 , 它 在 以 後 的 一 個 多 世 紀 壟 斷 美 洲 以 至 全 球 的 香 蕉 貿 易 , 並 進 而 影 響 中 、 南 美 洲 的 政 治 和 經 濟 局 面 , 被 稱 為 「 沒 有 皇 冠 的 中 美 洲 國 王 」 。



1958 年 , 美 國 有 愈 來 愈 多 的 批 評 指 聯 合 水 果 公 司 操 縱 了 政 府 的 外 交 政 策 , 政 府 於 是 利 用 反 壟 斷 法 將 聯 合 水 果 公 司 一 分 為 三 : Chiquita Brands, Dole Food 和 Del Monte Fresh Produce。 不 過 , 這 只 是 令 香 蕉 貿 易 由 一 間 公 司 獨 大 變 成 三 間 公 司 壟 斷 的 局 面 : 它 們 控 制 了 現 時 全 球 香 蕉 出 口 的 三 分 二 。



香 蕉 戰 爭



在 二 次 大 戰 後 , 英 國 的 殖 民 地 逐 漸 變 成 獨 立 的 國 家 , 為 了 維 持 在 前 殖 民 地 的 影 響 力 , 英 國 遂 於 1975 年 與 42 個 非 洲 、 加 勒 比 海 和 亞 洲 的 國 家 簽 訂 Lome Convention , 給 予 這 些 前 英 國 殖 民 地 貿 易 上 的 優 惠 。



協 議 所 提 供 的 貿 易 優 惠 , 確 實 令 不 少 進 行 小 規 模 生 產 的 加 勒 比 海 農 民 能 夠 在 三 大 公 司 的 競 爭 下 生 存 。 可 是 , 隨 著 世 界 貿 易 組 織 於 1995 年 成 立 , 加 勒 比 海 農 民 面 臨 一 場 改 變 他 們 命 運 的 「 香 蕉 戰 爭 」 ?     1996 年 , 美 國 政 府 代 表 Chiquita 在 世 貿 控 告 歐 盟 , 指 Lome Convention 對 加 勒 比 海 香 蕉 進 口 的 優 惠 違 反 自 由 貿 易 。 結 果 , 世 貿 裁 定 美 國 勝 訴 。 歐 盟 必 須 撤 銷 有 關 政 策 , 否 則 就 要 面 對 巨 大 的 貿 易 制 裁 。 據 估 計 , 由 於 香 蕉 生 產 對 加 勒 比 海 國 家 經 濟 的 重 要 性 , 歐 盟 一 旦 撤 回 有 關 政 策 之 後 , 會 令 到 二 十 萬 農 民 生 計 成 問 題 。



假 設 你 在 百 佳 超 級 市 場 買 了 一 梳 價 值 $10 的 香 蕉 , 當 中 :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香 蕉 農 民 只 得 到 $0.50;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得 益 不 過 是 $0.90 , 發 達 國 家 的 收 益 卻 有 $9.10 , 雖 然 香 蕉 不 是 它 們 種 的 ;

香 港 的 發 行 商 及 百 佳 獲 利 最 多 , 達 $3.4!



咖 啡

你 可 曾 想 過 , 每 日 清 晨 的 那 杯 咖 啡 , 是 從 那 裡 來 的 ? 背 後 又 有 什 麼 故 事 ?



咖 啡 的 歷 史



咖 啡 據 說 是 12 世 紀 的 時 候 在 埃 塞 俄 比 亞 被 發 現 的 , 那 時 候 從 事 貿 易 的 商 人 將 咖 啡 帶 到 阿 拉 伯 地 區 , 開 始 流 行 起 來 。 在 17 世 紀 , 阿 拉 伯 地 區 變 成 為 歐 洲 的 殖 民 地 , 咖 啡 因 此 流 入 歐 洲 , 並 變 成 日 常 的 飲 料 之 一 。 由 於 歐 洲 人 熱 愛 咖 啡 , 因 此 強 迫 它 們 在 南 美 洲 、 非 洲 和 亞 洲 的 殖 民 地 大 量 種 植 咖 啡 , 然 後 以 低 廉 的 價 錢 出 口 到 歐 洲 。



現 在 與 過 去



現 代 的 咖 啡 生 產 與 貿 易 延 續 著 殖 民 地 時 代 的 剝 削 。 咖 啡 是 世 界 上 貿 易 得 最 多 的 產 品 之 一 , 因 為 它 絕 大 部 份 在 發 展 中 國 家 種 植 , 但 咖 啡 的 市 場 卻 主 要 在 發 達 國 家 。 以 往 咖 啡 的 價 錢 由 殖 民 地 國 家 決 定 , 現 在 的 價 錢 則 在 紐 約 的 「 咖 啡 、 糖 、 可 可 交 易 市 場 」 被 西 方 的 企 業 和 投 機 商 人 所 決 定 。 以 往 第 三 世 界 農 民 被 殖 民 者 強 迫 大 量 種 植 咖 啡 , 今 天 發 達 國 家 透 過 種 種 機 制 和 手 段 去 強 迫 發 展 中 國 家 實 行 「 出 口 導 向 」 的 經 濟 政 策 , 農 民 被 迫 繼 續 種 植 出 口 的 農 作 物 。 以 往 殖 民 者 及 它 們 的 企 業 透 過 咖 啡 貿 易 吸 取 第 三 世 界 人 民 的 血 汗 , 今 天 的 跨 國 企 業 壟 斷 咖 啡 貿 易 , 並 從 中 謀 取 暴 利 。



咖 啡 與 環 境



以 往 咖 啡 種 植 都 是 很 小 規 模 的 , 而 且 大 都 是 在 樹 蔭 下 種 植 , 利 用 樹 林 的 生 態 系 統 提 供 咖 啡 生 長 的 要 素 。 種 植 咖 啡 的 樹 林 更 是 鳥 類 棲 息 的 主 要 地 方 之 一 。



在 七 十 和 八 十 年 代 , 傳 統 的 咖 啡 種 植 方 法 慢 慢 被 大 規 模 的 種 植 所 取 代 。 現 在 咖 啡 種 植 場 的 咖 啡 不 再 利 用 樹 蔭 和 樹 林 的 生 態 , 反 為 依 賴 大 量 的 化 學 物 質 。 這 樣 對 農 民 和 環 境 來 說 都 是 不 利 的 。 它 亦 意 味 著 大 量 的 樹 木 被 砍 伐 , 以 開 闢 更 多 的 土 地 來 種 植 咖 啡 。



咖 啡 貿 易 由 誰 控 制 ?



金 融 資 本 : 咖 啡 的 出 口 價 格 由 紐 約 的 「 咖 啡 、 糖 、 可 可 交 易 市 場 」 所 決 定 。 在 交 易 市 場 中 , 咖 啡 被 當 作 為 投 機 性 的 商 品 買 賣 。 據 1997 年 的 資 料 , 紙 面 上 的 咖 啡 交 易 記 錄 比 全 球 的 總 生 產 量 多 出 五 倍 ! 金 融 資 本 的 投 機 性 買 賣 導 致 咖 啡 出 口 價 格 的 波 動 , 令 農 民 更 受 剝 削 。



跨 國 企 業 : 全 世 界 七 成 的 咖 啡 市 場 是 由 四 間 跨 國 企 業 所 控 制 , 包 括 Philip Morris、 雀 巢 ( Nestle ) 、 P & G ( Proctor & Gamble ) 和 莎 莉 ( Sara Lee ) 。



咖 啡 資 料 室



世 界 上 有 49 個 國 家 生 產 咖 啡 , 種 植 咖 啡 的 農 民 和 咖 啡 種 植 場 的 工 人 總 共 有 二 千 萬 。



咖 啡 出 口 是 一 些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重 要 經 濟 支 柱 , 例 如 烏 干 達 和 盧 旺 達 有 八 成 出 口 來 自 咖 啡 。



咖 啡 農 民 每 生 產 一 磅 咖 啡 豆 , 平 均 只 得 港 幣 二 至 四 元 ( 視 乎 國 際 價 格 的 波 動 ) 。 可 是 , 咖 啡 豆 的 平 均 零 售 價 是 八 十 元 一 磅 。



中 間 人 的 剝 削 : 農 民 生 產 的 咖 啡 豆 通 常 會 先 賣 給 本 地 的 商 人 , 再 由 他 們 出 口 到 發 達 國 家 。 中 間 人 往 往 只 給 農 民 以 出 口 價 的 一 半 , 甚 至 更 低 。



最 近 的 一 份 報 告 顯 示 , 危 地 馬 拉 咖 啡 種 植 場 的 工 人 平 均 工 資 低 於 當 地 的 最 低 工 資 ( 約 港 幣 二 十 元 ) 。 他 們 連 最 基 本 的 食 水 、 房 屋 和 教 育 也 負 擔 不 起 。





公 平 貿 易

香 蕉 與 咖 啡 的 生 產 和 貿 易 有 太 多 相 似 的 地 方 : 它 們 都 是 歐 美 殖 民 者 強 加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商 品 作 物 , 並 藉 貿 易 剝 削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農 民 。 直 到 今 日 , 很 多 發 展 中 國 家 的 經 濟 仍 然 要 依 賴 咖 啡 和 香 蕉 的 出 口 。 以 多 明 尼 加 為 例 , 香 蕉 的 生 產 佔 了 國 民 生 產 總 值 的 五 分 一 。 咖 啡 和 香 蕉 的 國 際 價 格 稍 有 變 動 的 話 , 都 可 能 會 嚴 重 影 響 發 展 中 國 家 農 民 的 生 計 。 除 此 以 外 , 咖 啡 和 香 蕉 的 種 植 仍 然 為 發 展 中 國 家 帶 來 巨 大 的 環 境 災 難 。 究 竟 , 發 展 中 國 家 如 何 才 能 擺 脫 不 公 平 貿 易 對 他 們 和 環 境 的 剝 削 ? 本 文 集 中 讓 讀 者 了 解 咖 啡 的 公 平 貿 易 運 動 。



怎 樣 才 稱 得 上 公 平 貿 易 ?



合 理 工 資 : 公 平 貿 易 的 咖 啡 規 定 農 民 生 產 的 每 磅 咖 啡 都 至 少 要 得 回 十 元 港 幣 左 右 的 回 報 。 這 保 證 農 民 可 以 有 尊 嚴 地 生 活 。 這 個 價 錢 不 會 因 出 口 價 格 的 波 動 而 改 變 , 它 是 由 「 國 際 公 平 貿 易 標 籤 組 織 」 釐 定 的 , 組 織 的 成 員 包 括 了 農 業 合 作 社 的 代 表 。



對 環 境 友 善 的 種 植 方 法 : 八 成 五 的 公 平 貿 易 咖 啡 是 用 有 機 耕 種 和 陰 地 生 長 ( shade grown ) 的 方 法 種 植 。



合 作 社 : 參 與 公 平 貿 易 的 農 民 大 都 以 合 作 社 的 形 式 自 我 組 織 起 來 。 合 作 社 的 意 義 有 四 :





由 合 作 社 直 接 與 公 平 貿 易 的 出 入 口 公 司 聯 繫 , 免 除 中 間 人 的 剝 削 ;

合 作 社 組 織 農 民 的 勞 動 力 量 , 加 強 咖 啡 生 產 中 的 增 值 工 序 , 使 農 民 可 以 得 到 更 多 的 回 報 和 有 更 大 的 議 價 能 力 ;

農 民 從 公 平 貿 易 所 賺 取 的 利 潤 , 會 透 過 合 作 社 投 資 社 區 的 服 務 和 建 設 , 例 如 基 本 教 育 和 醫 療 , 甚 至 社 區 的 交 通 服 務 ;

合 作 社 以 民 主 方 式 管 理 , 由 農 民 以 民 主 選 舉 產 生 。

參 與 公 平 貿 易 的 公 司 不 單 要 付 出 合 理 的 價 錢 購 買 咖 啡 , 而 且 有 責 任 向 農 民 合 作 社 提 供 低 息 貸 款 , 解 決 農 民 因 為 天 災 或 其 他 困 難 而 出 現 資 金 短 缺 的 問 題 。



對 於 消 費 者 來 說 , 購 買 公 平 貿 易 的 咖 啡 不 單 是 為 了 享 用 一 杯 好 喝 的 咖 啡 , 亦 是 支 持 環 境 保 護 和 建 立 比 較 公 平 的 生 產 和 貿 易 關 係 。



公 平 貿 易 的 成 績 : 現 在 有 來 自 20 個 國 家 、 300 個 合 作 社 和 五 萬 名 農 民 參 與 咖 啡 的 公 平 貿 易 。



總 言 之 , 公 平 貿 易 的 概 念 在 於 實 踐 新 的 生 產 和 貿 易 關 係 , 以 及 鼓 勵 一 種 新 的 消 費 概 念 。 雖 然 它 不 能 夠 解 決 深 植 資 本 主 義 的 剝 削 性 關 係 , 但 至 少 它 在 建 立 比 較 公 平 的 生 產 和 貿 易 關 係 中 , 提 供 了 一 個 可 供 實 踐 和 參 與 的 出 路 。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lt;苦勞採訪稿100&gt;重組專案小組還通過?三輕環評初審再度過關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2156







曾在10月的第171次環評大會被要求退回專案小組審查的高雄中油三輕廠更新計畫案,重組審查委員之後於17日召開第五次專案小組會議。最後在經過三個小時的壟長會議之後,專案小組委員依然做出有條件通過的結論,全案將再次送交環評大會決議。



中油三輕更新擴建案歷經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最後得出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建議,不過卻在環評大會上經過兩輪表決後退回專案小組審查,並要求針對污染物減量、健康風險評估計畫書、以及地下水污染疑慮等做進一步的討論審查。所以環保署日前也分別針對健康風險評估計畫書、地下水污染召開專家會議。



不過由於健康風險專家會議之延續會議被環保署排定在昨天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之前召開,引起反對鄉民認為健康風險專家會有替三輕背書之嫌。激動的鄉民更指出,前一場專家會議裡由中油公司推派的專家李俊璋,到了下一場審查會中卻搖身一變成為列席審查的專案小組成員,讓他們強烈懷疑李俊璋在審查會中的公正性。



除了李俊璋的中立性遭質疑,三輕專案小組中一直都擔任召集人與會議主席的環評委員鄭福田更讓反三輕的鄉民不滿,高雄縣議員黃順成激動的說,從歷次審查會中可以看出鄭福田有為中油護航之嫌,他更指控鄭福田曾與中油高層私下會面,如此應利益迴避不得繼續擔任小組召集人。



面對現場反對鄉民的鼓譟與質疑聲浪,環保署綜計處處長葉俊宏也動了怒氣,他以堅定的語氣表示:「環保署認定不需迴避!」葉俊宏強調,所有與會專家都不代表任何一方,只會依據專業提出見解,何況所有決議都還要送交環評大會議決,絕對不會護航營私的情況發生。



遭到點名的環評委員鄭福田也多次以「我心中的痛」,來形容他在三輕環評案中內心的掙扎。鄭福田澄清與中油高層會面全是子虛烏有的說法,他自己也絕對沒有偏袒中油的意思,他也強調他在171次環評大會中甚至主動要求卸下召集人一職,而今天再次挑起召集人重擔也是在署長沈世宏的寫信鼓勵下他才勉為其難接受的。



此次會議僅就大會提出之三項意見進行討論,其中汙染物減量部分,達成將空污物每月排放量降低五個單位的決議,另兩項討論事項分別為地下水汙染疑慮和健康風險評估計畫書。前者已於11月18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完成,後者則同為今日早上完成專家會議,但兩項內容都未清楚在專案小組會議上陳述,也未詢問委員意見。



針對這樣的情況,曾是環評委員的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其實既然重組了委員會,就應該給予委員對整個計畫案有重新討論的空間,而非今日這樣只針對大會提出的疑慮討論,實在有點過於草率。會議中,有委員提出意見表示,中油若更新將再影響居民30年,但老闆卻不用承擔汙染風險,是一種「環境不正義」。另有委員指出,既然擔心三輕汙染過高,且中油用更新之名行擴產之實,那是否乾脆請中油不要增加產能或者只增加一半,如此一來就可確定汙染可減量達70%。雖該委員多次提議,但主席卻也一再表示反對,並以中油可能會直接拆掉設備降低汙染造成檢測失準的理由反對。



此次會議有許多民眾列席發言,但不管是民眾提出中油在台17線道路先行鋪設油管且離民宅只有一公尺的問題,還是尚未做出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就先行通過此案是否不公道?又或者是三輕飄出的臭酸味、垃圾味,以及三輕排出的氯乙烯與當地居民得到肝癌的相關性,這些問題皆未被列入正式議程討論,也未請中油代表逐一詳細回答。中山鄉李姓村長則說,三輕在林園住了30年卻不能忍受鄉民三分鐘的發言。



會議尾聲才姍姍來遲的高雄縣副縣長葉南銘則再次為中油背書,他認為中油提出的更新擴產案將能帶領台灣離開景氣寒冬,促進繁榮。然而今年10月,中油五輕延後開爐且四輕提前歲修,正面臨石化業近15年來首見的大減產。李根政語重心長的說:「石油將在40年內枯竭,我們是否該繼續支持這樣的產業實在應該三思。」



最後專案小組依然維持有條件通過的原案,並附帶決議要求工業局一周內詢問衛生署是否能執行健康風險評估計畫的監督。



R0010426a

高雄縣議員黃順成痛批會議主席鄭福田私下會見中油高層使立場不中立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lt;苦勞採訪稿99&gt;人權日剛過,警方迫不及待採收野草莓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719



首頁



世界人權日才剛過三個半小時,今(11日)天凌晨,約三百名警力在無預警情況下,進入自由廣場,先是帶走從兩天前加入廣場靜坐的流亡圖博人士,其後把約30名學生圍起來,由大吊車進行地上物的拆遷;草莓塔上有一名學生楊子擷不願意離開,與警察周旋,現場並已停靠多輛警備車。



警方在5:20時,開始對學生進行強制驅離;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分別將學生帶上三台警備車,送到台大正門口。現場學生李俊達表示,雖然他們都有被驅離的準備,但沒想到警方會選在這種時間;而第一時間對付的是那群圖博人士,可見執政當局視流亡圖博人為眼中釘。



到場關心的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示,對於這件事,他認為警方只是接受上級的命令,該譴責的應是高層政治人物。野草莓在自由廣場靜坐了一個月,政府並沒有積極回應學生的訴求;至於警方為什麼選在此時間點,且優先驅離圖博人?李明璁認為,應該是因為馬英九害怕,擔心聲援自由圖博的行動會跟學生運動結合,造成政府更大的壓力。日前馬英九拒絕達賴喇嘛來訪,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



根據警方統計,警備車一共載走圖博人75人,草莓學生37人。現場指揮官,中正一分局分局長陳銘政表示,他們在兩天前就接獲消息,知道有圖博人至自由廣場靜坐,圖博人在這兩天接連到總統府、立法院、移民署陳情,但協調結果圖博人並不滿意,堅持繼續靜坐。圖博人最後被分別帶到士林及南港。



至於警方為什麼選在今天清晨動作,陳銘政的解釋是,根據媒體報導野草莓已進入尾聲,且不斷有民眾打電話來抗議,要求拆除學生建造的那些地上物,所以今天警方是打算來清除路霸,而在清除的過程,學生有抵抗的行為,才會將學生載離;選在清晨四點則是依集會遊行法,警方得選擇最適合的時間進行驅離,不過陳銘政強調選擇凌晨是因為比較不影響交通。



首頁2



目前自由廣場的地上物,包括:帳篷、可移動的屋子、草莓塔等,都已警方被清空。



上午九點,學生回到自由廣場召開記者會,痛批政府侵害人權。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峰正指出,馬英九曾於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公開表示,「台灣是全世界集會遊行最自由的國家。」林峰正認為,對照自由廣場現況,馬總統此項陳述恐怕不符事實。



現場一位流亡圖博人表示,一百多位流亡圖博朋友被警方帶走,他們既沒錢、也沒有合法身份,未來不知何去何從。說到傷心處,他不禁哽咽了起來。野草莓發言人奉君山強調,儘管目前自由廣場上的所有物品皆被清空,但野草莓們仍將持續組織學生,參與各種人權議題。



首頁6



DSC_1449



首頁5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lt;苦勞評論稿98&gt;【特稿】別傻了,問題在資訊公開!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356



環評大會與記者旁聽室間的強化玻璃,是政府資訊公開的一堵高牆

(資料照片:環保署在去年10月1日的環評大會上首次提出「環評旁聽要點」。)



從去年10月1日環評大會祭出所謂「旁聽」要點至今,一年多過去了,這其間兩次公聽會也開完了,明明環保團體的意見紛陳,但環保署卻依然硬要在年底年前把「旁聽要點」給搞出來,因為環保團體叫了一年多的「資訊公開」,環保署就是聽不懂!



這份被罵到臭頭的旁聽要點至今共有三個版本,分別是去年10月1日提出的版本、今年第一次第二次公聽會上的版本,把這三份旁聽要點放在一起檢視就會發現,縱使表面上環保署不斷在環保團體的壓力下修改草案,拿掉了「營業秘密條款」和「記者條款」,然而總體而言這份旁聽要點還是不脫行政邏輯,還是以「提高環評效率」、「維持會議秩序」為最高指導原則,這也就是這份旁聽要點始終無法讓人滿意的主因。



強調開會「效率」以及維持會議「秩序」有錯嗎?如果是今天開的是一般會議,那這樣的主張當然並無不可,然而將「效率」與「秩序」放在有別於一般會議的環評會議審查上,那就問題大了。環評法第四條就指出了,環評應「公開說明及審查」的原則。所謂「公開說明」即資訊的公開;所謂「公開審查」即自由的旁聽。所以環評審查本身必須做到資訊公開,是環評法的重要精神,也就是環評會議與其他會議最不同的地方。



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法律位階上僅止於行政命令層次的旁聽要點,是如何去落實母法「環評法」上所強調的資訊公開呢?它的第一條寫著:「……為落實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案件審查作業,並維護會場之秩序,特訂定本要點。」雖然立法宗旨很突兀的把實現母法精神的「民眾參與」和行政技術層面的「維護秩序」放在一塊,但起碼宣示了這份規範至少要做到「民眾參與」的部份。然而,整部草案從一開始就只看環保署如何去「維護秩序」,甚至想盡辦法的要限制民眾的參與。



環保署在怕什麼?環保署為何不對環評審查的各環節大方地公開?相信這些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我們就算不從環保署要包庇開發單位的陰謀論角度去看,也無法不正視環保署身為行政機構的公務人員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人能否認,當初環保署祭出旁聽要點的時候心裡想的就是方便管理,因為那陣子,好幾個大案的審查中都出現了環保署眼中的脫序行為,所以環保署心一橫,乾脆把嘴裡喃喃自語的那些共識呀、慣例啦、規則啊,一股腦用行政命令的形式寫成白紙黑字,可能還暗自竊喜:「這樣那些該死的環保團體總該鬧不起來了吧?」



鬧?誰在鬧?為什麼要鬧?這些問題完全不在環保署的腦子裡,因為它天真的以為,只知道限制民眾參與就可以讓會議進行的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最後官方和開發單位就可以皆大歡喜演完環評審查的戲碼,環保署壓根就沒想過環評法和環保團體都在講的那個「資訊公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一定要「資訊公開」?因為環評所審查的開發案,絕大多數都對地方環境引響甚巨,也對民眾之環境權益多所影響,所以身為當地居民或是關心環境的公民,他們有權知道開發的內容以及審查過程是如何被討論,甚至應該讓他們的意見在會議中被公平而完整的呈現給環評委員們。但是這些簡單的道理環保署的公務員就是聽不懂,也不願意去理解。



當然,環保團體從來就沒幻想過哪天「資訊公開」後,每場核四的環評都會有成千上百的貢寮鄉民都跑去環評會上「民眾參與」一下,這種無聊又無知的想像恐怕只在環保署官員的腦子裡,如同綜計處副處長劉宗勇擔憂的:「如果沒有規範,要是來了一百個民眾都想發言,那怎麼辦?會議要怎麼開?」



有點法學素養的都學過「比例原則」,簡單的說就是不要用大砲打小鳥。為了防止出現機率微乎其微的「千人旁聽」或者是「百人發言」的狀況,大筆一揮在旁聽要點上列出種種限制民眾參與的條文,這就是違反了比例原則,也突顯出環保署對資訊公開原則的官僚心態。奉勸環保署一句:「別傻了,問題在資訊公開!」如果環保署始終無法參悟資訊公開的奧義,那別期待這樣的環保署能給我們的環境做多好的把關,「橡皮圖章」、「官商勾結」這樣的形容詞也將成為環保署臉上永遠無法拭去的千年唾沫。





參考資料:

環評審查旁聽要點草案(20071001版)



環評審查旁聽要點草案(20080730版)



環評審查旁聽要點草案(20081203版)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lt;苦勞採訪稿97&gt;貓纜有的北纜通包 北市府涉偽造文書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372



貓空纜車T16基柱掏空,台北市政府荒唐的開發案再添一筆,但環保團體開記者會指出,其實早在2000年、2002年市政府委託工研院所做的「台北市一千分之一地質災害分布圖」,到今年中央地質調查所的「都會區周邊地質災害潛勢圖」,早已標示貓纜位於地滑的高潛勢區。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林子凌說:「貓空纜車有的弊端北投纜車都有,而且更嚴重,北纜沿線多數的墩柱跟站體全部都在弧形地滑區跟潛移土石流區,貓纜規避環評沒有做水土保持,北纜更離譜,甚至還被自己的水利局開罰6萬元。」



北投纜車已在10月市府審查完畢後送交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審查,但與貓纜雷同的是,早在2005年12月的「基地地質鑽探調查工作報告書」就指出墩柱與廠站都在高危險地質滑動區,其中有4墩柱位極弱岩、12墩柱在甚弱岩、3墩柱在弱岩、一墩柱高度風化、一墩柱完全風化。林子淩表示,這份地質報告廠商沒有讀過,在依據國家公園法需環境影響報告的情況下,廠商才勉為其難的公開。



環評法規定,開發面積超過10公頃或挖填土方逾10萬立方公尺就要環評,北纜承包商儷山林公司提供的「北投線空中纜車計劃」上指出開發面積為 9.5556公頃,就是漏列了北纜山下站外的基地面積。蠻野專任律師陳柏舟解釋,建築法規範的基地面積包含建築面積和法定空地,但是北市府故意以北纜的建築面積做為基地面積,所以得以規避10公頃要環評的規定。



八頭里仁協會主委同時也是中央大學土木系副教授的陳慧慈強調,甚至是儷山林提供的開發面積9.5556公頃數字都加錯,他和社區人士依照計畫資料加總的結果其實是9.8756公頃,「連數字的錯誤環保署都沒看出問題?」陳慧慈生氣的說。此外,2004年儷山林提供的挖填土方總量為784098立方公尺,含支柱基礎挖填土方為41664立方公尺;至2007年支柱數量從35支減為24支,挖填總量小幅度增加為88637立方公尺。



陳慧慈也以土木專業質疑北纜墩柱施工設計的草率,北投溫泉酸鹼值度PH1.4高於日本箱根溫泉的PH2.5,墩柱卻用一般住宅用的第一型波特蘭水泥,這要如何抵抗溫泉硫磺氣的酸性侵蝕?再者,土木基柱工程以平地來說,地底下樁基柱至少是上面高度的三分之一,可是在弱化岩層的北纜墩柱都是剛好三分一或者小於三分之一,遑論這些基柱很多都蓋在承載力比平地還弱的山坡地。



接受這些數字做出免環評決定的正是當時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陳柏舟表示,2001年3月30日台北市政府特地發文環保署,問環保署開發面積 9.556公頃以及遊憩設施名目是否要環評,但是這些都是北市府自己可以判斷的東西,陳柏舟說:「北市府把這些數據和環評法自己拿來翻一翻就知道了啊!幹麻問環保署?這個函根本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故意要弄一張環保署免環評的證明!」



林子凌質問:「當初的郝署長現在的郝市長,您在擔任環保署是欠缺專業呢,還是您就是共犯?目前看來在郝市長任內積極推動,很明確我們可以說郝市長您是共犯。」對此,環保團體將提出刑事告發狀,控告台北市政府與相關承辦人員偽造文書。



延伸閱讀:



&lt;苦勞採訪稿96&gt;環署擬限制環評旁聽發言 環團批:進一步退兩步!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222



環保署今(12/3)天上午召開『環評審查旁聽要點草案』的第二次公聽會,由於這次草案中規定了「第一次會議後將不接受旁聽民眾發言」的條款,讓環保團體非常憤怒,直批:「這真是太超過了!」不過環保署解釋,這只是為了讓環評的審查更有效率。環保署也強調,第一次會議後各團體還是可以透過提交書面的方式表達意見,並不會發生意見無法充分表達情況發生。



距離上次7月30日的公聽會已經超過四個月,環保署針對上次聽會中環團詬病的「營業秘密得不公開」(原草案第三條)、「限制記者旁聽」(原草案第九條)等條款都已從善如流的取消,然而新版旁聽要點草案卻增列了「第二次審查會後不再受理登記發言」的條文(新版草案第六條第二項),讓環保團體質疑這根本是在限縮民眾對環評審查的參與。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雖然環保署已刪除了營業秘密條款與記者條款,但是卻限制第二次審查會以後的發言,也就是只能「聽」不能「說」,潘翰聲認為這會把民間的聲音封殺掉。對於環保署近年來積極加速環評審查的效率,潘翰聲強調,環境影響評估本來就應該慢慢討論,讓各方的聲音和意見都能提出來討論。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的潘翰疆諷刺的說,如果依環保署的邏輯,第二次會議就不能發言,那今天的公聽會環保團體也就不用發言了,因為今天的公聽會剛好是「第二次」的公聽會。潘翰疆強調,以往環評審查中,開發單位往往對於第一次會議中民眾提出的意見不予回應,如果第二次會議就不能發言,那開發單位更不可能好好回應民眾的意見了。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律師陳柏舟則補充,一個環評之所以要開到第二次絕對不是旁聽的人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開發單位的問題,而且開到第二次往往會出現新的資料,那對這些新的參考資料,為何旁聽民眾不能提出新的意見?



針對環保團體對第二次會議不能發言的疑慮,環保署綜計處科長孫維謙強調,這項規定只是為了維持環評審查的秩序與效率,避免同樣的意見在每次會議上被一提再提。綜計處副處長劉宗勇表示,環保署會收集各方意見再將草案修改。不過劉宗勇也指出,這份旁聽要點還是會依照原本規劃在年底前公佈實施。這也讓環保團體對這份要點的最後意見,僅停留於這次公聽會為止,一切就看環保署年底的誠意到哪裡?





延伸閱讀:



2007/10/1苦勞報導-環評大會搞黑箱

環團旁聽遭刁難




2007/10/15苦勞報導-【周富美事件】誰是好記者?



2008/7/30苦勞報導-環署「不能說的秘密」演續集?

「環評旁聽要點」死灰復燃!




環評審查旁聽要點草案(20081203版)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lt;苦勞採訪稿95&gt;教育部諮詢小組學生夜訪廣場 官方色彩遭野草莓學生冷處理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9809



_DSC1531



1106靜坐行動(以下簡稱野草莓)邁入第五個夜晚,三位自稱教育部「學生自治及公民教育實踐政策諮詢小組」的學生昨天(10日)晚間十一點出現在廣場,並要求與野草莓決策小組進行私下的會談,不過由於三位同學的來訪事先並未連絡告知,加上官方色彩的教育部諮詢小組委員的尷尬身分,三位學生在靜坐區全體學生一致同意下,只進行了簡短的互動後就悻悻然的離去。



來訪學生中的魏同學是教育部學生自治諮詢小組的委員,其他兩位則是陪同他的友人。就讀北科大的魏同學表示,該諮詢小組隸屬於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成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自治團體的幹部,與青輔會轄下另一個諮詢小組是行政組織中唯二的兩個政府-學生溝通平台。



魏同學澄清,他的來訪並非來自任何教育部官員的授意,訓育委員會的老師只有和他提過是否願意與廣場學生進行意見交流,他原本並無來訪之意,只是後來晚間偶然想與現場學生交換一下意見,希望能讓野草莓的修改集遊法訴求能夠透過正規的管道讓行政單位理解。



不過由於來訪過於突然,且三位同學的身分讓靜坐學生認為帶有官方色彩,所以整個互動在靜坐學生接二連三提出質疑與砲轟下草草結束,並未達成共識也未做出任何協議,三位學生只好在暗夜中黯然離開自由廣場。



另一位來訪的黃同學私底下表示,自己也有很多同學朋友參與這次靜坐行動,他們來訪只是單純希望靜坐的同學,可以夠過體制的管道而不是用那麼辛苦方式去達成訴求。魏同學遺憾的說,他本來還希望能夠找一些廣場學生加入諮詢小組,讓集遊法的議題也能夠在教育部諮詢小組裡被討論。不過魏同學也無奈的表示,野草莓的決策形式確實與當初自己的評估有所落差,本來以為可以和所謂的七人決策小組進行小規模的意見交換,沒想到現場決策卻是以全民民主的方式在進行。



野草莓學運發言人台大法律系的許仁碩指出,事實上行政部門已多次派人前往廣場探視學生,晚間教育部長鄭瑞城也親自到場關切學生狀況,不過許仁碩強調,在政府對野草莓訴求未有具體回應下,參與靜坐的全體學生絕不接受政府摸頭式的會見,也不希望與集遊法無關的政府單位試圖介入。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lt;苦勞採訪稿94&gt;學運定名野草莓 學者連署表聲援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9833



10月9日晚間,台北、台中、台南等地的靜坐學生,透過網路即時連線,透過投票決定將此波運動命名為「野草莓學運」。以有刺的野草莓,一方面表示對媒體社會動輒將年輕人稱為「草莓族」的不滿:另一方面也向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致敬。「野莓之歌」作者nelleven在其部落格上表示,「野草苺永遠不會是野百合,因為我們搾成汁之後,是還可以喝的。」



稍晚,教育部長鄭瑞城至現場探訪學生,對於學生訴求,鄭瑞城並未正面回應,只表示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希望學生趕快回家。現場學者要求鄭瑞城以學者身份連署支持,鄭瑞城表示會回家好好考慮。



10月10日晚間,五十餘位學者在自由廣場靜坐區外召開記者會,公布學界連署名單與聲明。據了解,此次學者自發性的行動,在短短兩天內就獲得了國內50餘所大專系所,共484位學者的支持。



記者會主持人台大新聞所教授洪貞玲表示,此份聲明中除支持學生修改違憲的《集會遊行法》主張外;還要求各校校方不得懲處或阻撓學生參與活動;並認為政府應追究近一星期來警方不當執法、警民衝突中相關人士的法律與政治責任。洪貞玲認為,其實民間團體多年來皆討論過修改《集遊法》的必要性,只是並未如今日受到媒體與社會的關注。



台大法律系教授林鈺雄指出,現行《集遊法》的核准制、禁制區和刑罰處分等規定,皆為戒嚴時期所訂,明顯侵害人民集會的基本人權,更剝奪弱勢民眾透過集會表達意見的權利。林鈺雄強調,學者前來是為了表達聲援,而非來領導運動。台大法律系教授陳昭如則認為,不僅《集遊法》條文違憲,法律的執行者與決策者都應負起相關責任。「集遊法一直以來都是執政者的工具」陳昭如說。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徐斯儉表示,針對網路上流傳許多一般民眾遭盤查、搜索、沒收國旗、逮捕等等事件政府應該要說清楚,警方那些令人感到憤怒的行為究竟是否違法?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則表示,人民表達政治言論的自由不應受限,不止《集遊法》該修,甚至應一併修改其他解嚴後尚存至今的過時惡法。



最後,洪貞玲補充,「今日的執政黨可能就是明日的在野黨」期待兩黨放下對立心態,共同改善台灣人權。記者會就在現場師生在對喊口號,相互加油打氣中結束。



然而,儘管與靜坐群眾無關,但現場仍發生令人遺憾的事件。11月11日早上九點,一名來自南投埔里的80歲的男子劉柏煙,自稱是資深國民黨黨工,於自由廣場現場散發自製傳單,表達不滿警方折斷國旗、毆打民眾的行徑,並要求總統馬英九需負責。劉姓男子先向學生表示將自焚抗議,在輔大老師何東洪的苦勸下將手上的汽油交出,不過沒想到他12時55分再次現身廣場時已身陷火海。



據目擊者指出,由於劉姓男子自焚地點被廣場旁的紐澤西護欄遮住,所以當有人開始注意到有火焰時,劉姓男子已經焚燒了約五分鐘以上,加上幾乎沒有警方在場,所以劉姓男子送醫後已經全身百分之八十以上遭受三度灼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靜坐發言人台大許仁碩對這個意外事件表示遺憾,並強調此事件象徵在台灣社會中太多弱勢民眾的聲音與憤怒無法抒發,才會選擇以激烈自殘方式表達。



Camera0005

(自焚男子在現場所留下的傳單,楊宗興攝)



野莓之歌

http://nelleven.pixnet.net/blog/post/22303995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lt;轉貼&gt;[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美麗舊世界(文:丁允恭)

原文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110800340+11051301+20081108+news,00.html



美麗舊世界



丁允恭  (20081108)



城市裡有屬於而又不屬於人們的街道



有屬於而又不屬於人們的旗幟



有可以宣唱但不可以聆聽的音樂



允許剝光卻不允許赤裸



公園裡驅逐眾聲的喧擾



不走的時鐘被重新矗起 擦亮 磨光



重建美好的靜謐



可以看見鴿子 但牠們不曾啄食 不會髒亂



那是新做好的水泥雕塑



清潔隊來了



這次他們拿走你的擴音器



下次是打字機 再下次是你的舌頭



每逢星期二收集歷史上的粗笨垃圾



清晨一樣在門口收到報紙跟牛奶



雖然都是過期的 甜美無害依舊



二十年以前的景色被重新印刷



可是當初關於希望的字眼都剪掉了



攤開版面 整齊討好的空洞



像大樓上面西的窗戶 一扇扇 一扇扇



望向淺色系的 健忘的 十一月的天空



丁允恭  (20081108)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lt;轉載&gt;自由廣場學生靜坐網路live

這個玩意兒大概是我今年看過最屌的東西

這大概是自己搞媒體的最好例子了

我覺得恐怕小型SNG Live應該不是夢想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lt;苦勞採訪稿93&gt;靜坐學生決定政院前守夜 如遭暴警驅離不排除轉戰自由廣場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9633







行政院前的靜坐活動進入第十二個小時,地上的柏油路面已在夜色下顯的迷濛,然而從上午11點即開始靜坐的四百名學生,依然決定在行政院前打地鋪守夜,為的是執政者的一聲道歉以及爭取集會遊行法的修正。



由於民進黨在圓山飯店的「圍陳」行動暫時告一段落,預估深夜警方可能將回防政院大本營,決策小組在向現場學生進行表決後,仍然有200位學生願意在遭強制驅離後轉移至自由廣場繼續靜坐,所以整個靜坐行動進入埋鍋造飯的新階段,能否撐過今晚將是判斷階段性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雖然面臨可能遭強制驅離的風險,不過活動共同發起人之一的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依然樂觀的認為,圓山行動結束後媒體也會隨警方轉移陣地至行政院,屆時警方在媒體的旁觀下或許不敢悍然驅離學生。李明璁也呼籲現場的學生繼續動員同學朋友到場參與,一起向犯錯的主政者爭取一個基本的公理正義。



決策小組也持續向外界募集守夜所需的睡袋等物資,希望能讓還留在現場的這三百位學生今晚有個舒適的休息處。靜坐學生強調,只要馬英九、劉兆玄一天不道歉,集遊惡法一天不修改,他們將持續以靜坐的方式向政府施壓,希望行政部門能夠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lt;苦勞採訪稿92&gt;三百學生靜坐行政院 要求馬政府公開道歉,並立即修集會遊行法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9596



圖像81



早上十一點的博愛特區,立法院這頭的民進黨支持群眾正和警方上演激烈的警民衝突,而行政院那一頭卻是三百多個大學生以非暴力的靜坐,抗議中華民國警方這幾天侵害基本人權的行為。其中拿著大聲公的就是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的台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他帶著現場的學生高呼:「警察違法!警察違憲!」要求總統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公開道歉,並且立即修改限制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中午的艷陽下,行政院門口坐著三百多名身穿黑衣、頭戴口罩的大學生,他們來自各個大專院校,其中以台大的學生最多。由於陳雲林訪台期間警方不斷發生執法過當的情形,使這些根本沒經歷過戒嚴威權的七年級生,紛紛透過網路進行自發性的串連,要警方不能執法過當讓台灣回到戒嚴時代。



這場網路串聯行動的共同發起人李明璁表示,大家身上的黑色代表的是沉靜的力量,而口罩則讓現場這些沒經歷過戒嚴恐懼的年輕人感受到威權的禁聲。另一位到場聲援的學運世代-中研院台史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則把黑色詮釋為無政府主義,他要現場的學生「要搞學運自己搞、創造歷史自己創!」



除了李明璁、吳叡人這兩個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的人到場,另外還有當年野百合學運的總指揮、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也在現場與警方斡旋,此外文化評論家張鐵志、社運工作者楊偉中、以及逆轉本部執行長Freddy等人也都出現在現場,讓這場行動儼然擺出新生代學運的味道。



這場活動預計將持續到晚上,目前現場學生依然保持在兩百人上下,並在現場進行任務編組分工,截稿為止警方已經向學生進行四次的舉牌行動,不過並未對學生強制驅離。民進黨也在剛剛派人到學生靜坐處,建議學生移動到民進黨申請合法集會遊行的濟南路周邊,不過受到在場學生的否決,大家並以噓聲送走民進黨代表。

&lt;轉貼文章&gt;長弓故事

長弓故事!

長弓故事; 長弓一般和和射手身高一致,阿利弓箭坊--英格蘭長弓專門店主推的是1.75米!這個長度比較適合我們中國人!個別的長達1.8—2米,比歐洲常見的4尺弓要長。這是單體弓增強威力的必然選擇。為了追求較強的彈力,就必須使用堅硬的材質,不易彎曲,所以必須做得長一些。相比之下,天朝上邦的複合弓由於採用了木、角、筋等複合材料增強彈性,因而不需要那麼長。 弓背由一條完整的木材彎制而成,長弓的強勁就全靠它了。上好的長弓用紫杉木(Yew)製作,堅硬而有彈性。原料出自溫暖濕潤的地中海沿岸,如義大利、提爾(Tyre,在今黎巴嫩)、克里特島(Crete,屬希臘)等地,尤以卡斯蒂裏亞(Castile,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國國王為此設置了特別關稅——每進口一桶歐洲大陸產的葡萄酒,都必須繳納幾條紫杉木坯材。不列顛島上並非不出產優質紫杉,但數量稀少,被老謀深算的英國佬當作戰略資源儲備嚴加管理,不准動用。當黑太子遠征西班牙、用長弓打敗了當地原始的投槍時,卡斯蒂裏亞人竟遷怒于樹木,立法嚴令剷除所有的紫杉。桑木. 榆木(Elm)、、橡木(Oak)等堅硬的材質也是可用的替代品.



喜歡製作弓箭的朋友可以試著依古法自己製作一張長弓。 原料要選樹幹中部筆直的部分,紋理均勻,沒有或儘量少木節。將原木的大部分邊材削去,得到一條橫截面1.5英寸(約4釐米)見方、長度與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從橫截面看,要取偏中間的部分,一半為木心,一半為邊材。木心相對柔軟而耐壓縮,放在內側,堅硬抗拉的邊材則作外側。這可以通過觀察橫截面的木紋來判斷,相對稀疏的一側是外側。 通過切削木心一側,把材料修整成中間厚、兩頭略薄,然後再由兩個側面將兩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擔。兩端再進一步用鉋子將橫截面修整成八邊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兩端對稱、厚薄一致,才能發力均勻。 削出形狀後,要通過彎曲試驗來檢查弓的各段彈性是否均勻。由於天然生長的木質很難完全均勻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軟一些,僅僅外形均勻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過觀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調整好了,就可以在兩端2英寸(5釐米)處分別銼出弦槽,弓背外側深一些,內側略淺。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發矢”。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彎它。長弓呈簡單的圓弧型,沒有天朝角弓反彎的複雜形狀。英國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樣會降低弓的張力;也不能一下子彎到位,那樣的話,弓背就是不折斷也要造成內傷而失去彈性,剛才那一陣忙活就白折騰了。彎曲的過程叫做“馴弓”,就是讓弓背逐步適應彎曲。做這事需要一個專門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製成,一端豎著挖個凹槽用來托住弓背,另一端設法垂直固定在地上。側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約3.8釐米)的等距離刻8—10個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頭7.5英寸(約20釐米)。在弓背鬆弛狀態將繩子綁住兩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勻用力,慢慢拉弦,掛到第一弦槽裏,弓背就被略略彎曲了。這是,要仔細檢查弓背的曲線是否流暢均勻,標出過於強直的地方,把弓背放鬆後進行修整微調,直到滿意為止。然後再將繩拉開,逐次加大開度向下掛槽,並不斷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條令人滿意的均勻弧線。每加拉三、四個弦槽的開度,就可以將繩收緊些。這一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特別是每次加大開度之前,最好讓弓背“休息”20—30分鐘,使內部應力得到釋放,以免木質損壞。每次上緊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緊一英寸。 當達到弓手適合的滿弓開度時,弓就馴好了。



滿弓開度指弓手所能拉開的最大開度,相當於手臂平伸出去時由掌心到胸前的距離。這時,卸去托架,給弓背刷上幾層亞麻籽油作為防潮保護層。油幹了,便可以掛弦。弓弦是用羊腸或筋鞣制而成的,彈性和韌性都很好。掛弦時的固定開度掌握在弓弦與弓背中心的距離達到拳高(Fistmele),拳高是弓術中的術語,相當於握緊拳頭再豎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約15釐米。綁紮弓弦時,要打成專門的“射手結”,以免滑脫。8字形的結扣簡單但管用,越拉越緊。 弓做成了,可以用掛砝碼的辦法測一下彈性係數,越硬的弓射程越遠,但也需要越強的膂力,霸王的弓你能拉得開嗎?一般的長弓拉個滿月大致需100—120磅,也就是45—55公斤的力,最強的達到80公斤。 製作工藝如此簡單,只要有充足的材料,長弓便可以作為制式武器批量生產,而不需像佩劍、鎧甲一樣量身定做。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簡單的工具製作,而不依賴專門的設備和工匠。而十字弩的生產則需要多個工種的熟練配合以及複雜的設備。



箭分多種,長約90釐米,頭固然是鐵的,箭杆比較粗,必須要直,才能平穩飛行。用山楊木、白楊木、接骨木、白樺木、柳木等較輕材質製作的叫飛箭,射程較遠;用白蠟木、角木等重材製作的叫重箭,雖然因自重較大而射程較近,但近距離的穿透力更強,與現在的穿甲彈好有一比;用含鈾合金製作的叫貧鈾彈,專門用來打坦克。羽毛粘在箭尾7—9英寸的地方,不僅用膠水固定,還要綁紮牢固,以免快速飛行中脫落。通常24支箭綁成一捆,算一個基數吧。 學著做弓箭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拿出去亂射,要是傷了小朋友怎麼辦?即便是沒傷著人,砸壞了花花草草什麼的也不好。至少,要是你真的射到了人,拜託你千萬別跟員警叔叔說弓是我教你做的。



長弓發射的箭簇最大射程可達400碼(360米,一碼等於三英尺,合0.9米),但這缺乏實戰意義,強弩之末沒有什麼殺傷力,準頭也早就偏到爪窪去了。長弓手只要能射中200米外的人形靶就算合格,這已是普通弓箭所不能企及的。從400碼這一最大射程推算,箭的初速度可達60米/秒以上,相當於從60層樓上落下的螺栓,或者拋向時速200多公里汽車的石頭。它可以在240—280碼(約合220—260米)距離穿透皮革、襯墊甲及織物,或者侵徹鎖子甲。在200碼距離上,板甲或魚鱗甲可以抵擋它的侵徹;而100碼以內的正面擊中連板甲也抗不住;到了50米的範圍,長弓利箭簡直可以說是無堅不摧。在1182年的阿伯蓋文尼城(Abergavenny)圍攻戰中,威爾士人發射的流矢穿透了四英寸(10釐米)厚的橡木門板,四年後,老愛的隨軍牧師作了如是記述。同一戰中,布勞斯的威廉(William de Braose)手下有個騎士被射中,那箭貫穿了他的鎖子甲裙、護腿甲、大腿,又穿過內側的護腿甲和木質馬鞍,一直射入馬背。 今人進行的實驗表明,上述說法並非誇大其辭。仿製的長弓發射重50克的箭,可在近距離穿透9釐米的橡木,200碼距離上仍可入木2.5釐米。



老馮在約克見過中世紀英國佬的鎖子甲,是用小鐵環一個一個相互聯結而成的,可以做成掩護身體的甲衣,基本不影響四肢的活動,也可以披在盔下保護頭頸。但這東西的防護性能不好,只能擋一擋力道不太大的割、劃等打擊,面對利箭的快速衝擊則毫無辦法,箭頭可以輕易地從小鐵環的縫隙中將其切開或撐開。板甲是用整塊鋼板打制的,魚鱗甲是用小鐵片穿成的,不但更厚、更堅硬,而且表面光滑,箭頭如果不是從較近距離沿著弧面的法向射入,便會側滑而失去力道。



當時流行於歐洲各國的十字弩,相比之下科技含量更高,通過機械延伸人的能力。弩手的訓練比弓手簡單得多,甚至不需要什麼訓練。只要先拉開弦並掛於扳機,然後搭上箭,瞄準發射就行了。這樣操作不需要太大的膂力,就可以把箭射得很遠。儘管拉力很大,但可以將弩頭踩在腳下,用上全身吃奶的勁來拉弦,而不像拉弓那樣全憑上半身特別是手臂。由於採用扳機,所以不需要隨拉隨射,瞄準更容易。至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特種兵、特警還裝備弩,用於不宜使用火器的場合。



長弓在戰場上勝過弩,主要憑的是射速快。從火力密度上說,一名長弓手的作戰效能起碼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弓手一分鐘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亂箭齊發的時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個別變態的甚至能射出20支。這樣的平均射速,到了1866年,普奧戰爭中後膛定裝的德萊塞步槍也僅能達到其一半。傳說中,羅賓漢射出5支箭時,和他比試的弩手弦還沒拉上。弩手這樣的發射速度,打黑槍放冷箭還行,兩軍對壘時就吃大虧了。在掐架時,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問題,而是勝負悠關乃至性命悠關的大事。200米距離的衝鋒,重裝步兵大約需要90秒,而重騎兵只要15秒。對付這樣的移動目標,緩慢而精准的射擊顯然已沒有意義。關鍵是發射的密度,多射出一箭就多一分生與勝的希望。 當然,羅賓漢的時代長弓還沒引進英格蘭,後人編故事的時候顯然把他們自己的生活作為素材攙合到裏面去了。 提高打擊密度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增加人數。在浪漫而散漫的威爾士人手中,長弓只是一種出色的單兵武器,而精于行伍的老愛則把數以千計的長弓手集結起來,從步兵陣線的側翼及陣列的間隙中展開齊射。一千名長弓手同時發射,一分鐘就能射出上萬支箭,形成不折不扣的羽箭風暴。1480年代,一位勃艮第(Burgundy,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公國)商人在日記中抱怨布魯日(Brugges,弗蘭達商業城市,現屬比利時)的天氣時寫到,豪雨傾缸,似英夷之箭。大家通常都說箭如雨下,而他卻反著說,似乎飛箭齊射的密集程度已經超越了如麻的雨點。這樣的覆蓋,對於密集衝鋒的敵兵不啻是滅頂之災。長弓隊因此而成為一支所向披靡、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勁旅。在有的戰役中,長弓手占到了英軍參戰總兵力的85%。



長弓手的防具與同時代的騎士或重步兵相比是很簡陋的,一般只有輕便的頭盔和護胸。由於輕裝,他們不僅成本低廉可以大量雇傭,而且可以在戰場上靈活運用,及時機動到有利的陣位上實施致命的發射。他們是遠端壓制兵種,自衛武器僅有匕首或短劍,承受不了騎兵的衝擊,需要用壕溝、拒馬等工事以及步兵戰友手中的長矛加以掩護。他們通常除了弓和箭,還攜帶削尖的木樁和鐵蒺藜等障礙物,佈陣時安置在隊伍的前面,阻滯敵人的衝擊。不過,也有讓他們參加近身肉搏甚至取勝的戰例。



長弓如此簡單、廉價而實用,費效比很高,但歐洲人卻沒有效法英國去建立自己的長弓兵。首先是觀念問題,他們崇尚騎士精神和騎士風度,認為弓箭手出身下賤,戰鬥方式“卑鄙”——躲在草叢裏放一冷箭,就奪走一位騎士“高貴”的生命,這是極不“道德”的。騎士之間要堂堂正正地戰鬥,要優待俘虜。這倒不是出於人道主義——一方面,戰爭頻繁,保不住下次被俘的就是自己,所以不能妄結仇怨;另一方面,抓住活的貴族可以換取大筆的贖金。同樣是燒殺搶掠,同樣是綁票勒贖,赤腳的叫土匪,穿鞋的叫王侯,穿高跟鞋的叫匪二,兩腳一順的叫多事,就這麼點區別。



英國人則不同,他們不但務實,而且有獨一無二的弓箭文化。1066年,來自諾曼第的征服者規定臣服的盎格魯—撒克遜有產者不得擁有騎士的裝備,但弓箭不在禁止之列。很快,前朝遺老遺少們紛紛裝備了這種“合法”的武器,而普通老百姓及農奴等“下等人”則連這種不夠“高貴”的武器都不得擁有。由是,弓箭之于英夷雖然不如它們的近親在天朝高居“六藝”之一那樣崇高,仍達到了僅次於騎士佩劍、馬槍的地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羅賓漢的傳說正是來自這樣的社會基礎。所以,當老愛要求全民習射的時候,普通民眾覺得這是對自己社會地位的抬舉,會射箭至少可以看起來像個本土貴族吧,是件有面子的事。“俺射箭了!”當時的英格蘭人說這話時,那種自豪感,大抵與今天的小資說“俺買車了”相仿佛。 那個時期英格蘭政權統一,政治相對穩定,政策連續性強,保證了長弓的推廣。假如英格蘭像當時的法國、德國一樣諸侯林立,國王像走馬燈一樣頻繁更換,即便認識到長弓的好處,也沒辦法貫徹下去;假如每個新國王都像現在天朝的大小官員一樣有樹立形象工程、推廣自己“標誌性武器”的衝動,愛一搞弓箭,愛二搞投槍,愛三搞飛刀,愛四推廣手榴彈,也就沒有長弓稱雄200年這種事了。

強有力而詭計多端的英王不憚於把長弓這樣的利器散發到民間。中外農民起義的共同特點是把反抗的矛頭指向直接壓迫他們的人,也就是老人家所說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在歐洲就更明顯地表現為反抗領主而不針對國王。1381年的英國農民起義,就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口號——國王以外其他人都不應擁有特權。有人反對地方貴族,這是國王最願意看到的事。但法國就不行了,在那裏大權被諸侯掌握,他們絕不能讓被統治者擁有造反的工具。 長弓手需要長期訓練,這也是其他各國難於仿效的重要原因。自老愛以降,弓術被列為義務教育,法律規定所有12—65歲肢體健全的英國男人都必須在每個星期日做完彌撒後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場練習弓術,逃避訓練要課以罰款。為了保證練習射箭的時間和體力,法律還同時嚴禁踢足球。當時的足球剛剛由踢敵人的首級演變而來,是毫無規則可言的野蠻運動,上場隊員多時可達百人,瘋狂的英國足球流氓便由此發源。 射箭要從娃娃抓起,有的孩子七歲就開始習射。練習是非常艱苦的,以至於不少弓手的骨骼都或多或少產生了畸變。儘管如此,在不流行考大學的年代,學射箭、長大當個長弓手,算是男孩子很體面的理想了。作為雇傭兵跟隨勇敢的國王或王子出國打仗,軍餉遠比務農收入可觀,更可以分到戰利品的三分之一。帶著這些錢財衣錦還鄉,儼然就是個英雄,闖蕩江湖的見聞還是泡酒館吹大牛的資本。而且,長期的戰例表明,擁有長弓的英軍幾乎是不敗的,戰死的可能性很小。這樣低風險、高收益的職業,能不風靡全國嗎?有的弓手甚至退役後一再回歸行伍,成為經驗豐富的職業老兵。而有了這樣的就業前景,人們也會更多地考慮去從軍,而不是扯旗上山當土匪。政府有意識地組織競賽加以選拔,只錄用那些身材高大、膂力過人、弓術精湛的。因此,從長弓部隊誕生的那天起,就決定了它必然是一支由精兵組成的勁旅,而且擁有龐大的後備兵源。



同時,英國還擁有完整的弓箭製造產業,以滿足快速射擊帶來的巨大消耗。當時,缺乏政權統一的其他國家是無法完成如此沉重的保障任務的。對付一次騎兵衝鋒,可以打三到四個齊射,然後是自由射擊。以克雷西戰役為例,如果在敵人的每次衝鋒期間一名弓手有機會發射5支箭,那麼7千~1萬人就是3.5~5萬箭。法國人一共進行了16次衝鋒,而整場戰鬥中英國人的射擊都沒有停過,他們想必用了50~80萬支箭!具體數目沒人確切統計過。後來,有人形容另一個戰場——阿金考特——滿地翎羽,如大雪覆蓋。 據統計,1359年全英國生產了85萬支箭、兩萬張弓和5萬條弓弦。這個數字已經很可觀了,但也才夠1萬弓手射擊7分鐘之需。看來和平時期也必須隨時生產,隨時儲備。不過,同子彈相比,箭的好處在於至少可以回收並重複利用一部分。確實發生過在戰鬥中撿拾散箭的事,甚至從傷患和死者身上拔出箭來再射。 事實上,英格蘭的弓箭製造業已向相當發達,甚至非常規範。1371年,制弓業者上書倫敦市人民政府,要求查處少數夜間加班生產的不法業主,因為晚上生產條件差,做出來的產品粗製濫造。請願書還要求嚴格市場准入制度,禁止制箭業者跨行業生產弓。1416年弓弦業者上書,要求市政府執法單位加強市場管理,因為有弓手投訴說發現假冒偽劣產品並導致了不應有的傷亡,損害了行業的聲譽。



長弓固然犀利,但要發揮出優勢,還有賴於戰術運用得當。長弓的戰術運用,在老愛的時代還要靠統帥自己的臨場發揮,但到了1332年的達普林戰役就已經典型化,到了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則完全模式化。英國人慣用的是一種以守為攻或防守反擊的戰術,用長矛加障礙構成堅固陣地,用弓箭大量殺傷進攻中的敵人,然後視情況發動反擊。 紀律是勝利的法寶。由於王權的穩固,英軍很職業化,從貴族部隊長、騎士到基層弓箭手,都在統帥掌握之下,能充分貫徹戰術意圖。相比之下,法國則王權衰弱,貴族作大,部隊都是臨時徵召的諸侯軍,加之崇尚好勇鬥狠的所謂“騎士精神”,根本不聽指揮。勝負之數由此也就不言而喻。



兩百年中,長弓的地位無可替代。它使來自偏僻海島、經常處於數量劣勢的英軍成了中世紀晚期歐洲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英國人有理由為長弓在福爾科克(Falkirk)、達普林(Dupplin)、哈裏登山(Halidon Hill)、克雷西(Crecy)、普瓦捷(Poitiers)、阿金考特(Agincourt)及陶頓(Towton)的功勳所陶醉。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lt;轉貼&gt;比較資本主義下的歐美環保運動發展(作者:倪世傑)

轉貼網址: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4535



過去,我們討論過為何德國與美國發展出不同的再生能源政策,在不同的資本主義(Varieties of Capitalism)體制下,西方國家的環保運動也呈現不同的風貌,而這些差異同常來自於歐陸與美國民主政治不同的實踐歷史。比如說,歐陸在18到19世紀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反抗皇權的鬥爭,並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階級政治,也因為階級政治的鬥爭,帶來了強調參與及對話的協和式民主機制;美國在歷史上一直沒有君主的問題,在移民社會中階級問題並不尖銳,地區之間的差異往往是鬥爭的來源,像是南北戰爭,而非法國巴黎公社、德國耶拿起義等階級鬥爭。



這直接影響了美國和歐洲的環保團體如何讓公眾理解「環保運動的訴求」。美國是一個兩黨制的三權分立國家,無論在聯邦還是各州的層次,環保運動必須時常面對環保不友善的共和黨主政,缺乏活力以及財團滲透的各級議會,還有保守且毫不留情法院體系。對環保運動而言,在美國,決戰點往往只能在國會的立法結果,因此高度依賴於提供各種數據以佐證環保訴求的專家,環保議題變成專業間的論辯,因此遠離了一般民眾的理解;再加上美國社會中一貫存在反菁英主義傳統,民眾難以被動員起來關心環境議題。在歐陸國家的環保運動中,對「科學」的角色是呈現較批判性的態度,對科學能夠解決人類發展中的問題這一觀點是相當質疑的,畢竟,相當多的問題是從「科學」中產生,像是基因改造食品,就是基因科學發展下的產物。也因此,歐洲對基改食品的反對聲浪,遠遠高於美國。



再來是制度層面的影響。歐陸國家擁有或多或少的組合主義傳統,從瑞典的社會統合主義,到挪威的多元統合主義不一而足,在社會對話及參與為核心的制度設計下,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都可以坐上談判桌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協商,進行利益的分配與調處,任何的決策過程都是各方妥協下的產物。在美國,決戰點不是在國會最後的立法,就是法院最後的判決,對抗性質相當濃厚,因此美國的環保運動與企業還有政府的關係,也往往是對抗性的,合作的狀況甚為少見。



不同的環保運動發展軌跡也是造成歐美環保運動出現差異的重要因素。在歐陸國家,勞工運動、階級政治與社會(民主)主義是重要的社運歷史傳統,環保運動的組織、工作者與左翼的階級政治的意識形態與理念較為接近,對社會正義、階級壓迫、社會不平等的看法較為類似,存在對話的基礎。但在美國,由於階級政治不發達,環保運動較多是出於非政治取向的後物質主義反應,不能說美國的環保運動政治程度不高,但美國並未如歐陸國家能夠發展出實質意義的綠黨。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環保運動呈現孤立發展的態勢,與一般預期相反,美國的環保運動與其他社會運動的聯盟反而是強的,透過聯盟方式取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力,比如說環保運動與工會、與婦女運動之間的聯盟。這與美國多元主義的傳統有關,各團體彼此獨立,但不排除議題性的結合。在歐洲,反而因為存在對話機制,環保運動未必需要與其他運動的聯盟強化其影響力,因為協和式的體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參與對話的權力。



從議題設定、運動歷史軌跡以及與其他社運的聯盟這三點,觀察台灣的環保運動,也可以得出另一種鮮明的形象。就歷史軌跡來看,在戒嚴體制下幾乎消滅了台灣社會運動發展的空間,解嚴後的社會運動大部分都與民進黨存在過或多或少的合作關係,也因此當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的執政過程中,許多過去的環保人士都成了政府官僚體系的一部分(高成炎曾任資策會副董事長、曹愛蘭曾任北縣政府勞工局長與勞委會副主委),吸納環保運動的能量。另一方面,台灣的各級選舉相當頻繁,許多地方性的環保問題可以透過地方政治機會結構解決,消弭了進一步鬥爭的可能性。而環保團體因為基層力量較弱,在議題上與特定立委合作也成為其重要的行動方式,進而降低形成綠色政治力量的需求。最後,由於台灣諸多社運團體都流於議題取向,存在同樣的行動邏輯,因此短期內還看不出運動界彼此聯盟的可能性。



(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px_fotw5913074103

&lt;轉貼&gt;金鐘罩的政治心理學(陳宜中,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助研究員)

轉貼網址:

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36/journal_park307.htm



本文原載於中國時報,2004年3月7日



為了對抗中國的導彈威脅,台灣當局已決定向美國購買愛國者三型戰區飛彈防禦(TMD)系統。而事實上,在上屆總統大選期間,連戰與陳水扁都積極主張購買TMD,這顯示藍綠陣營在此議題上並無太大歧見。不管是誰當選,也不管軍購公投結果如何,愛國者三型似乎都是買定了。



就愛國者三型而論,在諸多TMD系統中,此種低空層反導彈系統的防禦半徑較小,只能攔阻射程約在一千四百公里以內的較短程導彈,但其造價卻已極為昂貴。而攔阻成功率究竟能有多高,至今仍飽受質疑。此外,「盾」愈精良,「矛」就愈精良,現在花大錢買了愛國者三型,日後恐怕還得花更多錢不斷進行「系統升級」,否則不出多久就會無用武之地。一旦台灣陷入了這種軍備競賽的漩渦,以及兩岸之間競逐「國家安全感」的零和遊戲,則不僅會排擠其他各項國防及非國防開支,亦無助於兩岸政治僵局的化解。



台灣當局之所以要花大錢買愛國者三型,檯面上的理由是為了因應對岸的導彈威脅,但這些瞄準台灣的導彈其實殺傷力有限,主要是為了所謂「警告台獨勢力」而部署的。關鍵問題在於,假如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國決定擴大其導彈部署,則就算我們有了愛國者三型,也不會對中國產生任何顯著的嚇阻作用,因為這系統既攔阻不了中國所有的短程導彈,也無法應付中長程導彈(如東風二十一型)及巡弋飛彈。



假設愛國者三型在實戰中的攔阻率高達八成,則中國為了維持相當於目前的導彈優勢,甚至不需要研擬破解愛國者三型的方法,僅需要擴增約二千枚的短程導彈,或擴大其中長程導彈部署,而這批導彈的造價相對於愛國者三型的成本而言,可以說是非常之低。更何況,愛國者三型的成本並不是固定的,而會隨著軍備競賽的邏輯不斷往上攀升。就算它不是「無底洞」,說「錢坑」倒也當之無愧。



台灣當局要買愛國者三型的主因,其實並不在於這系統本身的實際軍事效益真的有如宣傳的那麼高。除了賣方也希望台灣分擔部分研發費用的因素外,台灣當局的著眼點似在於:透過TMD而與美日軍方達成緊密的軍事整合、日後獲得更先進的TMD系統、或甚至被美國納入其國家飛彈防禦(NMD)系統的保護傘下。其背後的「終極願景」則是:倘若透過購買愛國者三型,台灣終能獲得美製或甚至於美國「金鐘罩」級反導彈系統的保護,則當可以全面嚇阻中國的導彈威脅,可以使中國無法在談判桌上以武相逼,也可以讓台灣保有拒談或甚至台獨的選項。



可是,購買愛國者三型真能帶來那麼多「後續」的「好處」嗎?雖然台灣當局主觀期盼購買愛國者三型只是「第一步」而已,但接下來的第二步、第三步究竟踏不踏的出去,事實上操之不在我,而取決於美日與中國之間的互動。中國之所以能忍受台灣取得愛國者三型,乃因其對中國導彈優勢的影響十分有限;但如果未來美國要賣先進的高空層TMD系統給台灣,那中國就勢必會做出激烈的反應。換句話說,恐怕也只有在美中已極度交惡的情況下,台灣才有可能買到更先進的TMD。



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即將部署可攔阻中長程導彈的高空層TMD,並與美國的NMD進行整合,所以,要是台灣能被納入其保護傘下,則大可不必自己擁有高空層TMD。可是,就算日本有了高空層TMD,也很不可能把台灣納入其保護範圍內。簡言之,恐怕也只有在日中已極度交惡的情況下,日本才有可能幫台灣攔阻中國的中長程導彈。



綜上,在TMD上花大錢,並無助於消弭中國的導彈優勢及威脅,因為就算是先買了愛國者三型,日後取得「金鐘罩」的機會仍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而假如有那麼一天,美日與中國極度交惡,並使得台灣成為美日與中國的決戰場,則「金鐘罩」自然會從天而降,到時台灣恐怕就連說「我不要」的權利都沒有。再者,這裡所謂的「金鐘罩」到頭來恐怕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就連美國國會都深刻懷疑這套軍火販子的說詞究竟能有幾分真實。



對台灣來說,「金鐘罩」因此是既不可欲又不可求的-除非我們真的衷心希望台灣有朝一日成為美日圍堵中國的決戰場。從台海和平與兩岸人民和解的角度來看,台灣毫無必要陷入以武制武的軍備競賽漩渦,而理當設法透過和平協商以消弭對岸的導彈威脅及武嚇念頭。至於近日來充斥於耳間「不買反飛彈就等於投降」之類的激情說詞,則恐怕是過份低估了台灣人民的智慧。

&lt;苦勞採訪稿91&gt;沒有財政部長,只有財團部長? 稅改盟:降遺產稅台灣將成富人天堂!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8028



snapshot20081005145657



工總強力放送的減稅廣告已經讓行政院決定調降遺產稅和贈與稅,然而民間團體卻一直都有不一樣的聲音。公平稅改聯盟今天(10/5)上午急忙召開記者會,對明天要召開的賦改會喊話,要求賦改會不得做出調降遺贈稅率的決定,並且呼籲全程開放記者旁聽。對於財政部日前表示將調降遺贈稅率,稅改盟召集人王榮璋指出,以前當社會有降遺產稅的聲音時,財政部都還會稍微站在稅制公平的角度捍衛遺產稅,現在卻呼應企業財團的減稅要求準備降遺產稅,這讓王榮璋痛批:「台灣根本沒有財政部長了!」



稅改聯盟發言人、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表示,台灣的稅制問題從來不是稅率太高,而是富人的逃漏稅管道太多,所以要討論降稅還不如先防堵好富人的各種避稅管道。簡錫堦呼籲財政部公佈上市公司負責人所繳的遺產稅金額,讓社會大眾知道這些人到底繳了多少稅。為了免除中產階級民眾對遺產稅的疑慮,簡錫堦也建議財政部可以將遺產稅免稅額由779萬提高至1000萬元,並讓公告現值800萬以下的自用住宅一棟免繳遺產稅。



青年反債聯盟、綠六組成員李懷仁表示,美國的減稅經驗顯示,降低遺產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有錢人,台灣的窮人在不斷的減稅之下從來沒有獲得好處過。他也指出,當年美國總統雷根的減稅政策,對美國的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美國甚至被戲稱為「巫毒經濟學」,然而今天台灣的減稅政策就是一個傷害財政的巫毒經濟學,而我們的內閣就是一個巫毒內閣,馬英九則是一個巫毒總統。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要求賦改會全面開放記者進場旁聽,並且應將會議紀錄以逐字稿的方式在網路上公佈,讓全民得以監督賦改會、杜絕工商團體與行政官員進行閉門的利益交換或勾結。孫友聯強調,台灣的減稅已經讓台灣成為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他語帶諷刺的說:「台灣的有錢人不用死後才上天堂,因為台灣已經是富人的天堂!」



稅改盟另一位發言人孫一信則反駁稅率越高逃稅越多的拉弗曲線(Laffer Curve),他表示很多鼓吹減稅的言論都引用這條曲線說台灣應該減稅,然而在台灣實質稅率只有13.5%的情況下,減稅將使真正能夠課到的稅收不到10%。孫一信也指出,台灣遺贈稅佔國稅的比例從2005年1.9%、2006年1.8%,到2007年的1.6%,孫一信質疑:「還要再降多少呢?」所以他認為,現在這個時間點並不是討論調降遺贈稅的恰當時機。



王榮璋再次強調,遺產稅就是富人稅,對所得占全部人口5%的人才會受到影響,所以絕大多數的民眾都不會被課到遺產稅。他認為,政府應負責任的講清楚,到底調降遺贈稅能讓多少資金回流、能創造多少工作機會?他也警告財政部,明天的賦改會不可做出任何調降遺贈稅的決定,否則台灣將和開曼群島或維京群島一樣,成為另一個富人的「免稅天堂」的代名詞。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lt;苦勞採訪稿90&gt;淡北道路峰迴路轉 環保署長鬆口:應環評!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7890







台北縣長周錫瑋曾誓言「違法也要蓋」的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計畫出現戲劇性變化,環保署長沈世宏在10月1日與環保團體的座談會上首度鬆口,表示縣府的淡北道路計劃與公路總局2000年遭環評否決的淡北環快計畫相似,淡北道路應視為淡北環快的替代方案,依然要接受應有的環評程序。這是環署首次對北縣淡北道路計畫規避環評表示意見,也給反淡北道路的環保團體打了一劑強心針。



環保署為配合中央「傾聽人民的聲音」之政策目標,10月1日特別邀集數十位環保團體代表與環署官員進行座談。座談會一開始環保團體就給了署長沈世宏一個下馬威,要求讓環保團體代表擔任會議主席,沈世宏也從善如流讓環保團體自行推派主席,由淨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聖崇獲選擔任主席。



以往坐在後排旁聽席、甚至是旁聽室的環保團體這次全部坐上會議桌,在主席是自己人的情況下發言也不再被強迫消音,所以各團體代表莫不把握機會將各自關注的環境議題提出,從溫室氣體減量、環評資訊公開、彰火環評、淡北道路違法、到后里中科及全台事業廢棄物的污染等,議題之多之雜讓人嘆為觀止,也反映出這些議題長期受到環保署的忽視。



snapshot20081003061452



雖然沈世宏有問必答,但在這樣「大拜拜式」的座談會當中也難有實質的解決方案,不過在回答關於淡北道路是否應該環評時,沈世宏倒是首次代表環保署鬆口表示淡北道路應環評,並強調北縣府也受環保署及環評法的拘束,如果「違法動工」環保署將依法處置。



沈世宏指出,淡北道路雖然相較淡北環快的8.2公里(第一期工程)只有4.7公里,規避了環評法上新建道路5公里需環評的規範,然而其路線規劃以及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上都與淡北環快相同,所以環保署認定北縣的淡北道路事實上等於淡北環快的替代方案,無論開發單位是否都是當年的公路總局,都符合環評法14條對替代方案的定義,所以依程序北縣應將淡北道路提交環評,目前已經正式行文台北縣政府通知這項解釋。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聽完沈世宏的解釋後非常興奮,表示環保署終於做了該做的事,證明台北縣長周錫瑋「違法也要蓋」的言論確實是在做違法的事。不過周東漢也擔心,淡北道路就算需要環評,有沒有可能會因為該案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北縣府,最後還是由北縣府自行環評而成了「左手審右手」的荒謬?



關於縣府自己環評的疑慮,環保署綜計處處長葉俊宏解釋,不可能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他澄清,因為淡北環快當初就是由中央主管機關環保署的環評會審查,所以在淡北道路實質是淡北環快替代方案的認定下,就算進行環評也還是只能由環保署來進行,不可能讓縣府自己做。「如果可以這樣中央蓋不成就換地方蓋,那環評制度還有何意義?」葉俊宏語氣堅定的說。



葉俊宏也表示,環保署已行文北縣府,如果北縣府依然違反環評程序甚至違法動工,環保署可依法要求主管機關不得給予開發許可,違法動工的縣府公務員也將承擔違法的行政責任。似乎淡北道路的興建與否,就端看周縣長的個人意志如何選擇了。



參考資料:

環保署關於淡北道路之書面回覆

DSC_1763

DSC_1762

誰的海角、誰的風?(下)

px_f1tw4970515102



再來看看宇宙無敵超級偉大賣座國片:《海角七號」》吧!故事也不複雜,就是幾個小人物在恆春組成一支「一場」樂團的故事,每個人物的背景個性都很鮮活,整部片子會讓你從頭笑到尾,最後還可能會有一絲絲的感動(據說是那段日治時代師生戀劇情的功勞)。



截至9月30日止的台北票房已經達到一億兩千三百萬新台票,如果乘以二就是全台票房的話,《海角》票房恐怕已經突兩億新台票了,這真是驚人的數字,然而票房高就等於是好電影嗎?不少人在網路上只要稍微批評一下《海角》就會被網路鄉民圍攻(還有人被迫出面道歉),《海角》儼然成為重振台灣魂的國家電影,讓我接下來的行文感到頗大的壓力。不過,我開頭就說了嘛!我是拿《海角》去跟《風》來比,所以ㄚ,千錯萬錯都是九降風的錯!



我不敢說《海角》是部爛片,只是就像導演魏德聖自己說的,他拍《海角》是為了證明自己也能拍賣座的商業電影,所謂「成也商業、敗也商業」,《海角》的缺點就是它充其量就只是部商業電影了。



商業當然不該是《海角》的原罪,但是過度商業卻讓《海角》什麼都像、也什麼都不像!片子裡極盡所能將所有商業賣座片的劇情元素一網打盡,舉凡愛情、歷史、人性、代溝、成長……,實在族繁不及備載。然而主軸卻不知道是什麼?有人說《海角》是部小人物的故事,但是每個小人物的故事卻都好像只說了一半(據說這叫矇矓美)。



也有人說《海角》的主軸是兩個不同時空下的感人愛情,透過一包六十年前沒寄出去的郵包,和兩個都叫友子的女人來傳達出超越歷史的偉大愛情,但是我眼拙,實在看不出阿嘉和現代友子從互看不順眼,到突然的酒後亂性一拍即合算是哪門子愛情?而六十年那段日本老師不敢帶學生情人回日本的歷史支線也不能說是偉大愛情吧?難道說愛情因年代久遠而偉大?還是說因為日本人一直對台灣友子念念不忘就很了不起?,畢竟魏導交代的線索太少,大家只能自行詮釋,見山是水、見水是山。



上面只簡單舉兩個小例子,還有更多的面向可以抓。所以《海角》為了商業、為了討好各種口味的觀眾,為了讓各種賣座元素在電影裡都能發揮,最後成就這部我認為「雖然讓人從頭笑到尾卻不知所云」的賣座商業片。好吧!也許《海角》有除了商業娛樂之外的「什麼」,是導演希望透過電影傳達出來的,是導演期待觀眾們注視到的,也許這樣的東西可以為這部商業片加點分,那我們就來替《海角》伸個冤。



大家以為這部片和恆春很有關係,好像讓國境之南的恆春揚了眉吐了氣,但是在仔細想一下,把這部片子的背景換成貢寮好像沒沒什麼不一樣。反正都有漂亮的沙灘、靠海的飯店(貢寮有個媲美夏都的正在蓋),都有和黑道沒兩樣的地方派系,而且也有年輕人喜歡的XX音樂季(這樣阿嘉的拼裝樂團才有舞台),甚至巧的是在墾丁和貢寮都有個該死的核電廠。(一個核三、一個核四)



當然啦,你可以說「導演選恆春是要傳達XXXX」、或是「導演就是要突顯台灣很沒特色」。可是,當這個故事也可以去貢寮拍、也可以到花蓮拍的時候,《海角》這部電影到底和恆春有什麼關係?導演用《海角》傳達了恆春的什麼?透過《海角》的鏡頭,觀眾又看到了恆春的哪些問題?(千萬別拿那句「山也BOT、海也BOT」的台詞來說《海角》在揭露BOT問題喔!)



也有人說這部片子是在傳達一種精神-「海角精神」,也就是小人物們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不懈的精神(據說這也叫做台灣精神)。可是,誰能說清楚哪一段劇情呈現出所謂的「努力不懈」?這些小人物奏起來的拼裝樂團也就練了幾個禮拜而已,而這「努力不懈」的意象也就只有跑馬燈似的幾分鐘的連續畫面而已,如果這樣就呈現出「海角精神」的話,那我更覺得《海角》呈現的是所謂的「拼貼精神」。其實電影裡沒出現的「海角精神」應該在導演魏德聖的身上,畢竟在拍《海角》之前他才剛經歷完史詩巨作《塞德克巴萊》的募款失敗,《海角》剛好是魏導重新出發「努力不懈」的表現,他要證明他能拍賣座的商業片,證明自己在電影圈辛苦的這十五年沒有白混。



「海角效應」是這波國片復興的一種形容詞,跟《海角》同檔期的另一部國片《囧男孩》(以下簡稱《囧》)也許托《海角》的福,上映至今(9/30)台北的每日票房都維持在前五名之內,上週日台北單日票房甚至再次登上第三名(第一次是9/14的星期日)。七月底就下片的《九降風》也在《海角》帶動國片的火紅下重新登上台北信義威秀的大螢幕,台北的週末票房排名也回春似的從下片時的18名回升到15名,更在9月23、24、25的冷門時段(週二、三、四)衝上第八名的佳績,別忘了這個成績是在只有信義威秀的一個廳在播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海角》的「餘威」真可以說是「一片得道、眾片昇天」。



雖說「一片得道、眾片昇天」,但是最後這裡還是給大家幾個數字做參考。截至9月30日止的台北累計票房,《囧》是1032萬新台幣,《風》是402萬新台幣。還記得《海角》的票房嗎?一億兩千三百萬,大約是《囧》的十倍多一些,而《囧》的累計票房1032萬又剛好是《風》402萬的兩倍多,所以說《海角》的票房大概是《風》的三十倍。這真是好可怕的數字啊!



我相信絕對沒有人會否定,《海角》作為一部商業片所展現的成功,尤其在國片長期蕭條、甚至被國人嘲諷多年後,一部老少咸宜的、票房幹掉美帝的土產國片的確讓臺灣人一吐怨氣。只不過,作為一部除了讓觀眾花錢進戲院之外能傳達更多東西的電影,我認為《海角》是不及格的。相較同樣以簡單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為主軸的《九降風》,林書宇更專注在把青春這件事談的細緻,當然呈現出來的就是那個深刻的感動,這也是《海角》最缺乏的東西。



如果說,《海角》像個面目模糊、缺乏特色的帥哥,我更期待魏導的《塞德克巴萊》能夠展現出老男人的成熟風韻,我想《塞德克巴萊》才是真正能看出魏德聖作為一個電影人的企圖的作品。然而,如果問我,到底是誰的海角、誰的風?我會回答,《海角》終究是魏德聖的《海角》,證明魏導商業功力的《海角》;但是《九降風》卻是我的,屬於我們這些六年後段班的青春之風。



px_fotw5913074102

誰的海角、誰的風?(上)

px_fwtw3970606102



因為一部電影《海角七號》,國片可真是起死回生了(也有可能是迴光返照),真是「一片得道、眾片昇天」!不多說廢話,這本來應該很短的長文的由來,要說到上上個星期,沒看過《海角七號」》卻寫影評的孫窮理,聽說我要去看《海角七號」》(以下簡稱《海角》)而要我寫影評,沒想到我看完《海角》之後隔天,我又去看了《九降風》(以下簡稱《風》)加《海巡尖兵》,不知道是不是有比較的關係,我覺得九月的東北季《風》確實有吹翻《海角》的實力,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可是看了一整晚網路上的影評和討論,就讓我談談這兩部片吧!



在談《海角》與《風》之前,我先說說《九降風》導演的短片作品《海巡尖兵》,《海巡尖兵》講的是2000年總統大選那一夜,三個海巡阿兵哥在宜蘭海邊發生的故事。出場的人物很簡單,只有三個阿兵哥和一個叫兩八的精神病女人。老鳥一兵不斷欺負菜鳥二兵,最老的上兵則在冷眼看著一兵欺負二兵,但是在過程中上兵想起當年的自己,最後挺身阻止一兵,沒想到卻牽扯出上兵當初逼一兵一同性侵兩八的不堪往事。



導演林書宇的功力實在厲害,藉由三個軍人、一把槍、配上海邊昏暗的光線,營造出軍中那種透不過氣令人快要窒息的沉重和緊張。說實在,那種觀影的過程很不舒服,但是卻身歷其境。服從與壓迫、憎恨與寬恕、暴力與性,很難想像在短短的三十分鐘裡可以容納那麼多的劇情元素,我想,《海巡尖兵》確實替接著放映的《風》在我的心裡加了不少分數。



讓我們先把神片《海角》放進我們那顆食神的心中,繼續看林書宇處理完三個八兵哥的故事,又怎麼鋪陳七個男孩子的青春歲月。我必須先承認,《風》描述的年代正是我唸高中的那段日子,所以當我看到撞球間和NSR的時候感到非常的親切;但我也要澄清,我唸的當然不是《風》裡面的竹東高中,當年既不抽菸也不太會去敲一桿,倒是高二就騎起打檔車FZ150。



《風》裡的七個男生就跟所有那個年紀的人一樣,不愛唸書、個性衝動欠思考、對愛情和性感到好奇,當然他們也經歷了友情與愛情的抉擇,對朋友的信任與背叛。如果說《海角》描寫的是妳我身邊一定會認識的小人物的故事,那「風」裡面那群年輕人如果不是當年的我們,就是當年身邊的朋友們,這群年輕人的故事正是我們每個人青春時光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主人翁鄭希彥在摔車之後回到家裡,和死黨們喝下他人生最後一口啤酒後吐出一句:「幹!好苦!」不就透露著我們當年淺嚐那段青春所感受到的苦澀?



說真的,那天看完《海角》從座位上起身當下的感覺很平常,一如看完任何一部好萊塢商業片的感覺,就很「好笑」、「好看」之類。而看完《風》卻讓包括我在內全電影院的人,坐在位子上大約三分鐘以上,我意識到自己的眼角居然溼溼的,鼻腔有種酸酸的感覺。網路上有個說法我很同意,如果看《風》不會感動的話,要麻就是你太老(四、五年級,例如孫窮理)或太年輕(七年二班以後),要不然就是你唸書的時候一定是個乖乖牌!



px_fptw4082013101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lt;苦勞採訪稿89&gt;新媒體、老訴求  台灣醒報創刊,標榜清新深度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187







9月1日記者節,當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正在開記者會,募集媒體工作者對老闆的一句話的同時,一個標榜「清新視野,深度報導,極簡閱讀」的新媒體―,「台灣醒報」,正式開幕。醒報由資深媒體人、前基督教論壇報社長林意玲創辦,帶領著十幾位包含資深記者、新聞系學生在內的員工,希望共同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媒體夢。



台灣醒報的開幕酒會今天上午十點於台北凱薩大飯店舉行,出席貴賓冠蓋雲集,現場近百個座位座無虛席,包括前中國時報社長、現任中央社董事長黃肇松在內的多位媒體主管都現身這場開幕酒會,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史亞平也親自到場祝賀,除了展現出社會各界對醒報的期待,也讓大家見識到醒報社長林意玲在政商界、媒體圈經營多年的豐沛人脈。



已轉任中央社董事長的前中時社長黃肇松致詞時表示,對於醒報的創刊,他很高興中央社能夠多了一個重要的客戶,接著話鋒一轉,黃肇松以感性的口吻,對媒體產業近幾年的寒冬感到難過,「這幾年聽到的都是哪家報社又倒了,哪家報社要收了」所以他對醒報的創刊給予高度期待。不過這席話如果聽在中時裁員工人的耳裡不知是什麼感受。



前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旁邊的報字已經離他很遠,因為牠現在是中央社的董事長。



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指出,醒報的「醒」字有喚醒的意思,要喚醒社會對於新聞的理想價值,醒報將以「清新、客觀」來作為新聞採訪的指導原則,用來對抗時下媒體的八卦歪風。醒報以不到30人的工作團隊,由五六位在媒體工作多年的資深記者,帶領一群新聞系學生和新聞系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每個記者都被要求要能寫、能拍、能編輯、能進棚錄節目,以降低營運成本。林意玲強調,醒報不靠廣告來維持,但還是期待能有廣告的支持,她更期待國內企業能夠捐款來支持他們這個有理想的媒體。



相對很多主流媒體多半不願意僱用社會新鮮人,醒報少見的進用很高比例的新鮮人甚至是在學學生,這些學生多半是林意玲在師大、世新、文化等新聞傳播科系所帶過的學生。還在念台大中文系大四的賴宥霖表示,他的時薪雖然只有120元左右,但在醒報工作讓他很有成就感,而他在幾位資深記者的帶領下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讓他忘卻每天七點就要到公司上班的辛苦。



DSC_1536



雖然說是集電視、廣播、網路報、實體報、手機報等五個媒材的「五媒合一」的媒體,但是目前實際上在運作的還是以網路為主要平台,廣播和電視的部份則是以隨選節目的方式掛在網站上提供點選收聽、收看,而實體報則是讓讀者自行下載、列印編排完成的報紙版面。



問到對網路媒體的想像,林意玲談的不多,不過對於醒報揭櫫的「深度報導、極簡閱讀」概念,他作了這樣的說明:「其實深度報導和極簡閱讀並不矛盾,當我們掌握深度報導的寫作技巧時,只要五百字的內容就可以將複雜的SOGO案說清楚。」林意玲表現出對醒報的自信。



醒報所訴求的「清新客觀」是社會各界多年來對媒體的期待,也是新聞教育每年教導年輕學子的不二真理,然而一句「清新客觀不八卦」,能否打破傳統商業媒體與消費者的二元結構,能不能在這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媒體產業逆勢生存,恐怕是外界對醒報最大的好奇與期待。



DSC_1515



延伸閱讀:

台灣醒報網站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lt;苦勞採訪稿88&gt;原能會莊孝維、環保署踢皮球 核四廠旁,史上最刺激旅館誕生!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016



「……想像一下,你正站在五星級Villa的陽台上眺望遠方的美麗沙灘,這是個悠閒的午後時光。突然間,外面的警報聲大響,原來是3公里外的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旅館裡的客人紛紛衝出戶外。只見身穿幅射防護衣的軍警開始隔離受輻射污染的民眾,恐懼的氣氛在海邊的小鎮上散佈開來……」這不是災難電影的情節,而是未來可能在福隆海邊上演的真實情境。環保署環評大會8月27日通過「福隆濱海旅館ROT∕BOT」開發案,未來福隆沙灘正後方將興建一個佔地4公頃的觀光旅館,台電核四廠也將增加一個距離只有3公里的好鄰居。



v



環保署8月27日召開第170次環評大會,討論福隆濱海旅館ROT∕BOT以及核一廠廢料乾式儲存場的環評開發案。一個即將坐落在貢寮海邊上的飯店,和一個位於石門鄉的核廢料儲存場,兩個看似不相干的開發案,卻都和核能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核一乾式儲存場的同時,這座和核四廠即將成為鄰居的旅館卻悄悄地完成環評作業。



全名為「民間機構參與福隆濱海旅館區之開發興建暨營運」的福福隆濱海旅館ROT∕BOT案,由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福隆貝悅大飯店有限公司,於2005年所簽訂的BOT加ROT二合一契約,計劃在福隆沙灘正後方的國民旅舍旁,以BOT方式興建120間客房之旅館建築,另將原有的國民旅舍以ROT方式改建為三層樓之Villa別墅,總開發面積4.24公頃,ROT∕BOT契約的營運期限為50年。



C05_頁面_04



這個案子由交通部觀光局在2007年底送到環保署進行環評,分別在2008年5月和6月開過兩次專案小組審查會,並以有條件通過的建議送至大會。不過這個旅館到核四廠的直線距離卻不到3公里,在核安事件的處理上確實讓人無法掉以輕心。然而,兩次的環評專案小組卻都沒意識到核能安全的問題,直到環評大會上由前環評委員詹順貴律師點出這個隱憂。



HHHHDDDD



前環委詹順貴表示,原子能法施行細則第八條規定:「……核子設施周圍地區按核子事故發生時可能導致損害之程度劃分為禁建區和低密度人口區……」,但是這個離核四廠只有3公里的旅館開發案,在環評敏感區位限制調查表卻沒有勾選禁建區及低密度人口區的選項,而開發單位所依據的是一紙原子能委員會的回覆公文,原能會在公文中寫著:「核四廠之禁建區和低密度人口區皆在該廠廠界內,與外界民眾土地利用並無直接關係」,詹順貴認為原能會根本是在睜眼說瞎話,置本案旅館住客以及周圍鎮民的安危於不顧。



台電人員指出,核電廠周圍的低密度人口區的範圍最多不超過2.5公里,禁建區也只有0.8到1公里之間,台電強調,核四廠的高安全性設計更讓兩個區域的範圍全部限縮在廠區範圍內,所以絕對沒有問題。台電也承認,核一廠的低密度人口區界限曾經長達5公里,不過1995年經過再評估後已經調整為2.5公里,讓大家看到台灣核能法規彈性化的一面。



禁建區&低密度區

(資料來源:原能會核能管制處)



詹順貴強調,就算不在法規上的低密度人口區內,但是這個旅館所在的位置還是涵蓋在核電廠的緊急應變計畫範圍內,台電照道理除了應該將之納入核災的緊急應變計畫內,開發單位福隆貝悅公司也應該提出核能意外發生時的緊急疏散計畫,詹順貴說:「緊急疏散計畫本來就是業者的責任,如果災害發生沒有疏散計畫後果將非同小可。」



參與福隆濱海旅館專案小組的環評委員坦承,當初的兩次專案小組審查都沒有注意到鄰近核四電廠的核能安全問題,不過既然核能事業的主管機關原能會都認為沒有問題,基於對原能會專業的尊重,環評委員也不好多說些什麼。詹順貴痛批這根本就是在踢皮球,他認為就算是主管機關的專業認定,環評委員還是有權力質疑或者要求說明清楚,環評怎能用尊重專業作為逃避為環境把關的藉口?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則認為,環境影響評估有兩個面向,一個是評估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另一個是評估環境對開發行為本身的影響,所以核電廠對旁邊旅館的影響確實應該是環評的範圍。不過環保署長沈世宏則覺得環保署只能在環評結論中附帶將這些意見提供相關單位參考,至於相關單位如何處置就不是環保署以及環評大會的責任了。所以最後就在沈世宏的定調下,這個案子最後還是以有條件通過作為結論,並沒有因為核電廠的安全風險而退回專案小組釐清這些安全問題。



參考資料:

<原能會回覆公文>

A02_頁面_24

(資料來源:環保署)

&lt;苦勞採訪稿87&gt;核廢料將進駐北海岸 700鄉民擋不過一個台電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015



sp75-8p2



第170次環評大會於今(8/27)日召開,備受注目的核一廠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場的環差分析及貯存計畫變更案,在原子能委員會對核安評估為「可以接受」後,將此案提交大會。由於中期貯存場將落腳在台北縣石門鄉,因此北海岸的石門、金山、三芝、萬里等四鄉鄉長和約七百名的鄉民一早前往環保署抗議。不過鄉民的憂心依然無法改變環評通過的結果,台電表示這座核廢料儲存場將趕在2010年前完工,儲存原來存放在核一廠使用過的核能燃料棒。



鄉民們舉著旗幟隨著鼓聲聚集起來,將環署前人行道擠得水洩不通,警方則手持棍棒和盾牌,守在走廊。但金山鄉長許春財在警方第一次舉牌警告後,表示他們都非常理性,只是想來表達訴求。最後由環保署主秘帶著各鄉代表進入環評大會旁聽室聆聽,等待發言。



核一廠一案開議後,由前環評委員、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率先發言,她指出,早在2007年第6屆環評委員時,對於中期貯存場投票結果是三人反對、兩人無意見,但案子卻莫名其妙的通過了。此外,台電保證貯存桶能40年不壞,但看看蘭嶼的情況,桶子不僅腐蝕還爆炸,她質疑原能會和台電公司都是口說無憑。她認為,台電必須立即提出爆炸後的處理辦法,或者乾脆請原能會遷到金山就近監督。



CIMG0436

(攝影:傅智恆)



接著各鄉長表達他們的訴求與擔心,石門鄉鄉長梁玉雪表示,核一廠在2018年就將除役,何必再蓋中期貯存場,不如直接蓋最終貯存場。萬里鄉鄉長也認為不應該花兩次錢。此外,安全問題讓鄉民最是憂慮,梁玉雪說,金山鄉的「山腳斷層」,距離石門鄉只有7公里。此斷層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佈的新聞稿表示,總長從樹林到金山共有40公里,可能造成芮氏地震規模7的地震。鄉長們也表示,只要環評委員和台電員工肯到石門鄉住下來,即使輻射和地震再怎麼危險,他們也不會害怕,更支持興建中期貯存場。只是若最後通過,希望能替委員們立個碑,留做「子子孫孫的紀念」,梁玉雪誠懇的說。



對於種種的質疑,台電代表淡淡的指出,山腳斷層早就存在了,且近萬年沒有活動,他們也將評估納入報告並通過了。而且地震再大也只會讓貯存桶倒下,不會有輻射外洩的危險。而燃料棒無論如何一定要先進乾式貯存場(即中期貯存場),才能送到最終貯存場,所以與核一除役日期無關。



台北縣環保局科長鄭惠芬於會中指出,台電曾在1998年變更廠內存放燃料棒的水池,雖經原能會同意,但台電早在1995年就於環說書中承諾將在1999年興建中期貯存場,這樣不經過環保署就私自動工是違法的行為,因此北縣府已對台電提出訴訟,判決結果也將於明日上午揭曉。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也詢問是否先等明日判決結果出來後再審理此案,此提議雖未獲回應,但邱文彥也強調必須重視環評違法的問題。鄭惠芬也提到,國外對核電廠的緊急應變計畫區為16到30公里,台電核一廠卻僅有0.8公里,核四廠甚至將範圍限縮到只有廠區內。



最後,大會依然決議此案通過,但要求40年後必須將燃料棒全數移到最終貯存場,並要求台電給予北縣府及民眾監督的權利。台北縣環保局局長鄧家基表示,在縣府和民眾可以監督台電的前提下,這樣的結果他可以接受,但未來還是會和居民站在一起。鄭惠芬則是嘆了一口氣說:「就當是北海岸四鄉鎮限縮權益,讓全台灣得利吧?」



CIMG0432

(攝影:傅智恆)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lt;苦勞採訪稿86&gt;彰火環評撤案惡例發酵 宏都撤回阿里山旅館開發案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899/



a2



上週一(8/18)環評專案小組才認定阿里山BOT案的沼平旅館不應開發,環保署馬上將案子排入本週的環評大會審查(8/27),但業者宏都公司卻在審查的前一天(8/26),向環保署提出撤案的要求。環保團體痛批,這種無恥的手段根本就是模仿台電撤回彰火的模式,前環評委員詹順貴更憂心,此例一開以後任何案子都可以一直審到通過為止,環評將進入無止境的永續審查時代。



上週一阿里山BOT沼平旅館開發案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因為無法解決地質不穩、樹種保育及用水、汙水問題,專案小組罕見的建議本案不應開發,環保署也火速排入本週環評大會議程,沒想到宏都公司早一步在大會前一天撤回此案,讓反對BOT的阿里山居民及環保團體感到錯愕。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指出,環保署是在星期二(8/26)上午才電話通知居民宏都撤案的消息,讓大家感到非常意外。林子淩表示,上週環評初審結論否決這個案子,她就直覺認為不可掉以輕心,沒想到宏都果然使出撤案的絕招,讓她當初擔心的彰火漏洞果然被宏都拿去用。她解釋道,台電的彰火電廠環評在第二階環評專案小組做出不應開發結論後,先是申請展延補件的時間以拖延進入大會議決,後來乾脆直接撤案逃避被環評大會判死刑。



熟悉法律的前環評委員詹順貴指出,台電和宏都撤案都是依據環評法第13條之一第二項的規定,開發案在資料補正期限屆滿前,得以申請展延或是撤回案件。然而詹順貴認為這項規定其實也是在防止開發單位的僥倖心態,他以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為例指出,民訴案件在經過雙方言詞辯論終結後當事人就不得將案件撤回,其目的就是要避免當事人以撤案來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法官。環保署容許台電撤案的作法,無疑是鼓勵開發單位可存以僥倖心態來挑選有利的環評委員。



詹順貴認為,環保署其實也體認到彰火模式將成為業者逃避的漏洞,所以才馬上排入大會中以免夜長夢多,沒想到宏都還是搶先在大會前撤回開發案,詹順貴研判,宏都背後肯定有熟悉環評法規的高人指點。詹順貴更痛批,一個領納稅人薪水的國營事業如此帶頭違法的行徑,不僅讓環評制度毀於一旦,也將使得未來所有的開發案都會循此模式逃避被環評否決,環評制度也將陷入無止境的永續審查。



阿里山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廖景泰指出,他們早就意料到在被認定不應開發後,宏都就會馬上將阿里山BOT撤回,但他認為無論宏都未來要以修正後的新案或者是另提替代方案送進環評審查,旅館基地的地質不穩、樹種保育及用水、汙水等問題將還是無法克服,所以他認為此案環評通過的機率並不大。不過廖景泰也呼籲林務局重新審視此案的適當性,因為如果沼平旅館環評無法通過,三合一BOT案可以說是完全破局,未來林務局將面對更大的合約壓力。





延伸閱讀:

阿里山居民反BOT,環評首戰告捷

環評委員:沼平旅館不應開發(2008/08/20 苦勞報導)




BOT合法性備受質疑

阿里山居民前往監院陳情(2008/08/21 苦勞報導)

&lt;苦勞採訪稿85&gt;農曆七月將盡 彰火上演借屍還魂記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995



_0012080



8月26日下午,在環保署召開「彰濱工業區火力發電廠第一、二號機組發電計畫」的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在會議開始前包括彰化環保聯盟、綠黨、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多個環保團體,聚集在環保署門口,抗議台電使用「奧步」,讓彰化火力電廠死而復生;也質疑環保署讓這個已在去年,被環評專案小組否決的案子,以新案的方式再度來環評闖關,猶如「環保署七月鬼門開」。在會議開始後,這些環保團體以「程序問題」為由,試圖中止這一場他們認為不應該存在的審查會,最後環團與台電雙方人馬意見僵持不下,主席最後決定將諸多問題於下次審查意義再討論。



_0012066



彰濱工業區火力發電廠環評案,曾在2007年4月12日被二階環評的專案小組認定不應開發,理由一共有五點,一、電廠是為因應「彰濱工業區終期用電需求」,但工業區開發十數年至今,入駐率仍低。二、燃煤電廠將大幅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影響全球環境。三、地點距台中火力發電廠僅15公里,原本空氣中的污染物總量已高。四、計畫所在地是台灣小燕鷗重要棲地,近海案區還有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五、用電量推估遠超過實際需求,浪費國家資源。



台電於同年6月8日,在案子進入環評大會前向環保署申請撤案,環保署在法規會的確認下同意台電將彰火環評撤案。如今在換了一屆環評委員後,彰火環評案在環保署的同意下又以新案的方式重新提案。環保署這樣的作法,讓在場的環保團體覺得難以置信,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的施月英不滿地表示:「一個在開發地點、面積、發電容量以及開發單位都一樣的開發案,怎麼能視為新案再次進入環評」。



環保署綜計處科長孫維謙則澄清表示,台電將發電裝置由『超臨界機組』變更成『超超臨界機組』,發電效率更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新的計畫也增加了鳥類保育區,並對中華白海豚進行調查,環保署認為台電針對上一次被否決的理由做了改善,所以才讓台電將彰火電廠以新案的提送環評。



除了環保署在判定新案標準上的問題,環保團體也質疑彰火撤案的時間點,違反環評法。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楊指出,環評法關於撤案規定是在第十三條之一「…開發單位於前項補正期間屆滿前,得申請展延或撤回審查案件」,也就是說既然二階環評的專案小組審查結論是不應開發,而非要求台電補充相關資料,台電就沒有權利在此時撤案。孫維謙則回應, 環評法第十三條之一是關於補件時的規定,其他時機,環保署可自行判斷是否同意開發單位的撤案申請。



_0012089



前環評委員詹順貴律師則認為此例一開將後患無窮,他舉上星期才開過專案小組審查的阿里山沼平旅館的BOT案為例,沼平旅館也是在專案小組初審被否決,然而開發單位宏都阿里山公司卻趕在明天的環評大會前提出了撤案要求,擺明是學台電的彰火模式,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哪一天又跟彰火一樣捲土重來,詹順貴無奈的說:「這樣以後再也不會有被環評否決的案子了!」雖然如此,孫維謙仍然再三強調,環保署為環保法規的主管機關,可自行解釋法規及程序是否合法,並表明撤案為開發單位的權益,一切均符合程序。



離彰濱工業區最近的各個鄉鎮,包括福興鄉、秀水鄉、鹿港鎮,也派幾十位鄉、里代表到現場表達意見,他們表示將聽從環評委員的決議,不論決定與否,他們均全力支持。部份代表贊成此案開發,他們希望能夠帶動附近的工業成長,並增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更有漁民代表認為「電廠讓附近水域水溫升高,有利魚群的聚集」。



不過也有少部份居民對該案持反對意見,認為該地夾在麥寮台塑六輕和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中間,使現階段彰濱地區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到場發言的福興鄉酪農顏先生表示,廠商要求飼養於該地的乳牛不得食用彰化所種植的牧草,就是因為先前戴奧辛的汙染影響,而工廠所排出的髒空氣也導致沿海地區下酸雨,使得彰化的近海養殖嚴重受到危害,為了後代的子孫生計,他們希望能夠維護環境,不要再破壞下去。



現場正反兩面意見僵持不下,會議從兩點半開始一共開了三個半小時,團體的發言就佔去大部份的時間,但三個半小時的會議中未有任何結論,這當中包括最受環保團體關心的白海豚保育議題,均未見此次會議中討論。眼見現場委員紛紛趕車離席,主席最後決定,台電應再重新對上述討論問題進行評估並補充相關資料,於下次專案小組再審。



_0012082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lt;苦勞採訪稿84&gt;工總廣告:減稅帶動經濟成長  簡錫堦嗆:維京群島豈不世界經濟第一?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561



mmmm



「稅,誰都知道是跟經濟掛鉤的......」,這是近日引起熱烈討論的減稅廣告台詞。不僅擁有高曝光量,還引用不少經濟學家的話語為此背書。但啟人疑竇的是,此則廣告中並沒有具名是何單位的宣傳,不知情的人甚至以為是政策廣告。公平租稅聯盟發言人簡錫堦特在21日下午於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及諮詢委員會前,對財經記者們說明這些由全國工業總會所拍攝之減稅廣告中的謬論。簡錫堦表示,工總利用簡易的CF廣告誤導人民,並藉此施壓政府企圖影響此次賦改會會議。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則反駁說,他們並不為一己之私,廣告的目的只是希望透過簡單的言語表達,讓大家都了解產業界的聲音。至於具名的問題,陳武雄説,這是因為參與的團體太多不及備載,並反問:「署名有那麼重要嗎?」



對於這些高曝光量的廣告,工總理事長陳武雄透露只花了幾百萬元。但對於是哪些團體共同參與討論則是絕口不提,並要求記者不要隨便亂寫。他說,廣告並不為一己之私,是整體產業界的聲音,也是為了國家整體發展而言。並以雷根總統(1981-1989)減稅因而提升美國經濟,以及愛爾蘭降稅讓國家經濟因而成長當做例子。



陳武雄認為雷根減稅救經濟,反之柯林頓(1993-2001)卻是使用增稅政策是因為彼此的背景不同。他說,雷根當時美國的經濟是下滑的但柯林頓時期正值美國的經濟成長期,也因此,他認為現階段減稅絕對是符合時機的。但簡錫堦則表示,雷根及老布希(1989-2001)的減稅政策,讓美國的收入從世界第一掉到第十三名,聯邦政府也因此負債增至六兆七千億美元。直到柯林頓執政採「增稅政策」向富人課稅,才終結赤字,但龐大的債務餘額仍無法處理。



至於廣告中提及的低稅才能讓經濟發展,稅高則經濟衰退的論點。簡錫堦則反駁,若此理論正確,那麼免稅的威京及開曼群島不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第一的國家?他並以瑞典為例,雖是高稅負但是相對的人民也因此享有高品質生活及社會福利。在產業面也擁有良好發展,一如全球市佔率40%易利信公司以及普及全球的宜家(IKEA)傢俱。並以台灣兩次的減稅(二稅合一、促產條例)後的經濟成長數據說明,減稅並無法帶來更好的經濟成長。



簡錫堦認為台灣並沒有降稅的空間,目前富者的稅率約在17%,在減稅政策下,其實際繳納的稅負將會更低。他表示,將來可能拍攝KUSO短片在網路上流傳,讓大眾有機會了解。也認為,此次的稅改是一次公民教育的機會,讓公民可以了解另一種聲音,而非只是廣告中的減稅政策。也唯有從民間發動,價值才會改變。



相對工總的坦白承認廣告出自工商團體之手,被陳武雄點名也參與決定拍攝廣告的全國商業總會則低調許多,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表示,這些廣告是六大工商團體一起開會出的共同意見,不過否認有提供廣告任何資金援助,只強調一切花費都是工總出錢,他只是代表商總參與提供意見而已。







延伸閱讀:

<工總減稅廣告三部曲>

Part 1





Part 2





Part 3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lt;苦勞採訪稿83&gt;BOT合法性備受質疑 阿里山居民前往監院陳情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562



aca54510



阿里山BOT案於本週一(08/18)上午於環保署召開環評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環評委員建議不應開發。上午在場見證這個好消息的阿里山居民延續上午的氣勢,一行人下午浩浩蕩蕩前往監察院,向監委控訴林務局簽訂阿里山BOT的違法和失職。接受陳情的值日監委吳豐山表示將會盡快調查此案,他向居民保證,監察院一定會給阿里山人有個交代。



上午環評專案小組審查給了三合一BOT案中唯一需要環評的沼平車站觀光旅館不應開發的會議結論,讓承辦阿里山BOT案的林務局以及BOT得標廠商宏都阿里山公司感到措手不及。這個結果讓在場旁聽的阿里山居民都感到非常振奮,下午隨即前往監察院陳情,向值日監委吳豐山陳述整個BOT案的違法情況。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表示,林務局以森林鐵道長期經營不善為由,處心積慮將阿里山小火車OT出去,然而又為了讓民間廠商願意投標而將北門場站及沼平車站旁土地的開發給一起包進三合一BOT合約,可是三合一契約的簽定卻是簽在同一張合約書上,如此的合約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現在三合一BOT中的沼平觀光旅館面臨環評可能不過的窘境,林務局將會有違約的情況發生,如此不就等於要國家賠錢給民間廠商嗎?



阿里山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廖景泰則以在地人的角度來談三合一BOT的問題,廖景泰指出,1976年11月的一場無名火,讓原本居住在沼平車站旁的居民無家可歸,火災發生後,林務局要求當地居民遷移並下令該地不得重建,甚至強行逼迫居民簽下切結書,使他們喪失土地承租權及地上權,並在1985年將該區訂為「森林遊樂園區」土地,以保育林地之名,規定災民不得回到該地重建家園。



廖景泰接著說,在此之後的2005年所訂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當中,更明確訂定高海拔山區的公有土地應優先做為保育用途,且不得出租、禁止放領,若已新辦出租或放租也應立即收回,進行造林及自然復育,而在這之後政府於該年6月即與財團簽訂契約,所欲建造的觀光旅館即位於高海拔2200公尺。



廖景泰感到不解的是,政府若真有決心想保育山林地,為何又在之後將土地BOT給財團開發,並同意業者在保育地興建觀光旅館?為何不讓當年無家可歸的他們回到這片土地重建家園?他強調,政府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在自打嘴巴,契約內容牽涉保育地開發,其合法性也令人質疑。



阿里山社區青年會會長徐子豪表示,整個BOT案子還有一案兩標的詭異狀況,他指出,阿里山BOT最原先的標案,為車路合一(車站及鐵路)的森林鐵路與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另外附加觀光旅館(阿里山賓館),於2003年10月就已被朝麗公司所標走,阿里山賓館也已執行。但在事隔一年多,2005年6月時卻又將該案中所載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部份,又另附上觀光飯店的開發計劃,進行招標,最後被當地的宏都公司所標走。令人感到質疑,原先已被標走的開發計劃,該地經營權應屬於得標的公司,為何林務局可將車路合一的鐵路營運部份,又再度切出併入他案重新招標?



徐子豪更直指林務局與宏都簽訂的合約中非常不合理的部份,就是阿里山森林鐵道以OT(Operate-Transfer)方式讓民間租用經營,但林務局在當初簽訂這份開發計劃時,考量不定期的天然災害將會影響鐵路營運,政府即承諾同意替民營業者支付80%災害修復金,讓宏都僅需負擔20%。另外,契約上又因鐵路經營虧損情況嚴重,又額外同意劃分鐵路沿線場站土地,來增加營運收支,包括鐵路沿線場站週邊的土地,及其他部分森林園區也被劃入開發範圍,如此一來,將有2萬坪左右的林業用地將受到開發。並無法規要求政府在BOT案需要額外奉送的土地讓財團開發來負擔盈虧,契約內容恐怕於法不容。另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政府無法為自己賺到更多錢,反而要支出龐大的災害修復金,負擔並沒減輕。



除此之外,徐子豪對於鐵路的安全問題也感到憂心。他強調,阿里山鐵路為特有的專門鐵路,駕駛執照由農委會林務局所核定頒發,但據當地居民所表示,執照頒發至今未有法規可循。再者,頒發條件僅以該駕駛者行駛時數多寡評斷,並未評估是否具有專業技能知識或身心狀況是否符合。早在97年3、4月鐵路移交前,短短一個月內發生就有三起火車出軌意外,在駕駛問題未獲解決,6月份即馬上將鐵路營運權轉移,在此之後還發生火車行駛倒退、行駛中沒油等問題,但卻在鐵路安全問題未解決政府就急於脫手。另外,鐵路的轉移尚需經過交通部核準,若阿里山鐵路出事,林務局或交通部究竟是何者來承擔背書,政府如此草率的作為,不僅令人質疑有卸責之嫌。



廖景泰也向吳豐山指出,阿里山BOT案林務局在契約簽訂之前,未在當地召開正式的說明會,徵求居民同意,也在沒有與當地居民溝通的情況之下,就逕行簽訂契約。開發行為影響影響最大除了環境之外,尚有當地居民的生計,政府如此強硬的作法,只重視利益的開發,也讓權利備受侵犯的居民感到相當不滿。



05

當天的值日監察委員吳豐山(圖片來源:網路)



曾任公共電視董事長的監委吳豐山在聽取完陳情事件之後,還詢問在場的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這位外國人,你有什麼問題嗎?」,似乎擔心在場人士的意見受到忽視,讓現場居民對監察院感到信心十足。最後,吳豐山表示將受理陳情,並會好好調查,他表示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將事情調查清楚,還原公務人員在BOT案中的失職情況,一定會給阿里山居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延伸閱讀:

七成駕駛無小火車駕照

民間團體臥軌抗議阿里山BOT(2008/06/20苦勞報導)




阿里山居民反BOT,環評首戰告捷

環評委員:沼平旅館不應開發(2008/08/20苦勞報導)

&lt;苦勞採訪稿82&gt;阿里山居民反BOT,環評首戰告捷 環評委員:沼平旅館不應開發

引用網址: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5511







8月18日上午九點,環保署召開「宏都阿里山休閒渡假旅館興建工程」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在經過二小時的會議之後認定該案「不應開發」,讓在旁聽的當地居民及環保人士集體起立鼓掌,反觀一旁宏都阿里山公司的氣氛則陷入低迷,宏都公司和負責阿里山BOT案的林務局對於這個結果都表示不願回應。



事實上環評這次所審的「阿里山旅館興建工程」其實是「阿里山三合一BOT」開發案的其中之一,「阿里山BOT案」為農委會林務局與宏都阿里山公司所簽訂的三合一BOT開發案,範圍包括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觀光飯店(需環評之本案)、阿里山森林鐵路之營運管理、還有嘉義北門車站的綜合開發。整個三合一案除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為OT(Operate-Transfer,營運-移轉)方式,其餘兩案都是由業者大興土木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興建-營運-移轉)方式。



阿里山森林鐵路已在今年6月19日,由林務局嘉義林管處移交到宏都公司的手中營運,而北門車站的開發也在當天(19日)動土,準備興建一棟以商務旅館為主要功能的綜合大樓。三合一中最具爭議的恐怕就是沼平車站旁2.2公頃土地上興建235間客房的觀光旅館,由於此開發計畫的基地位於海拔2200公尺的山坡地,依環評法必須經過環評程序才能進行開發行為,所以才在今天召開環評審查的專案小組會議進行討論。



開發公司單位宏都阿里山公司在簡報中不斷強調,開發面積「僅有」2.2公頃所以影響的生態環境並不多,卻忽略海拔2200公尺山區其蘊涵豐富森林樹種、動物生態的事實。本案基地範圍蘊藏豐富的林木資源,包括扁柏、紅檜、柳杉等總共有263棵,宏都公司強調受影響的樹木只有183棵,將採適當移植、現地保留、適當疏伐等方式來處理。現場只有8棵樹徑42至74公分的扁柏及紅檜將採現地保留的方式處理,另外的扁柏、紅檜等其它樹木將採移植方式,而126柳杉由於被宏都公司視為「外來樹種」,所以將採疏伐的方式來進行砍伐。



現場的環評委員質疑扁柏、紅檜等樹種能否用移植的方式處理,宏都則澄清,扁柏、紅檜並非保育類的珍稀樹種,所以移植的作法並無問題。不過現場列席的林務局代表也坦承,開發範圍的扁柏、紅檜雖非保育類樹木,但樹齡都有四、五十年以上,此話一出讓環評委員驚呼:「五十年的老樹還不算是稀有的樹木嗎?」讓林務局代表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



用水問題是本案最受阿里山局民質疑的部份,由於阿里山每年有四個月處於枯水期,所以用水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阿里山居民的重大民生問題,如今又要在此興建旅館,缺水情況勢必更為嚴重。不過宏都公司表示,自來水公司已同意用水,將於枯水期時執行水源運輸計畫,即枯水期若當地四座蓄水池無法供應,將至附近取水,並以鐵路及公路運輸的方式來解決。



不過宏都的說法立即被自來水公司代表當場吐槽,自來水公司表示並未同意用水,僅回函指示注意枯水期的用水處理方法,另外,對於以售水量來推估旅館用水量,自來水公司也表示不應以這樣的方法做為評估標準。審查會主席風趣的表示,他為了當主席都有在看電視,他看到民視、公視的報導都有提到阿里山的用水問題,開發單位若真有心解決理應能夠清處回應,枯水期的取水地在何處的問題。



2780594791_0751e265bb_o



除了用水問題,旅館的廢水處理問題也受到居民的關心。來吉村社區發展協會的陳振魁非常關心廢水的處理問題,來自鄒族村落來吉村的陳振魁表示,對於宏都公司沒有在旅館內設置汙水處理廠感到相當訝異。陳振魁也指出,旅館基地附近的居民目前約有500多人,在旅館建好之後,預估平日在旅館的工作人員,至少會有400多人進駐,屆時將面臨所需用水及產生的汙水也將倍增的問題,而開發單位僅在施工期間設置汙水處理設備,卻未打算在旅館設置污水處理廠,,他擔心未經妥善處理的汙水排入野溪後,對於下游來吉村居民所使用的簡易自來水的衛生將會有嚴重引響。



居民對於宏都公司日前依環評程序所辦理的說明會也頗有微詞,阿里山社區青年會會長徐子豪指出,宏都雖然曾經依法於事前召開說明會,但開會前沒有任何居民接到會議通知,而出席說明會的在地居民有超過八成以上都是任職宏都公司的員工,他語帶諷刺的說:「如果要開員工大會就回自己的公司開,不要來這邊占用我們的時間。」,由此可見開發商的態度實在令當地居民感到相當不滿。



2781450014_2919d6737a_o



最後經過專案小組成員的討論,三位委員認為不宜開發,三位委員認為應補件再審,最後在會議主席表示自己立場也是認為不宜開發的情況下,專案小組做成建議不宜開發的結論,並指出四點不宜開發的理由:第一,地形為順向坡、地質為崩積岩,易鬆動不宜開發;第二,開發範圍內多為樹齡頗高的珍貴樹種,開發單位所保留的樹木數量太少;第三,枯水期的用水來源不明確,運水的計畫也不夠具體可行;最後,污水處理設施不足,污水的排放對下游居民影響過鉅。



不過,環評委員也不忘提醒宏都公司,依環評法第14條的規定,被環評認定不應開發的案子在不和不應開發的理由牴觸的情況下,開發單位可以另提替代方案。環委的提醒讓在場的阿里山居民以及環保人士感到憂心。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表示,這次專案小組審查的結果確實讓阿里山居民非常振奮,也是環評罕見在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中就被否決的狀況,不過她認為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未來專案小組認為不應開發的結論還是要進環評大會中作確認,案子還是有可能在大會中被退回專案小組審查。就算大會的環委能夠堅持不應該發的結論,就如專案小組委員所說,依環評法宏都還是可以提替代方案來改正,甚至可以學台電彰火電廠環評的作法,在進大會做成結論前乾脆直接撤案,留到下屆換另一批環評委員來重新審查。





延伸閱讀:

七成駕駛無小火車駕照

民間團體臥軌抗議阿里山BOT(2008/06/20苦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