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9日 星期二

<轉貼>軍事大國輸掉戰爭的五個原因(Immanuel Wallerstein)

轉貼自苦勞網

轉貼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18837



軍事大國輸掉戰爭的五個原因

■苦勞論壇2006/09/19

◎作者: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路愛國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大國。以色列是當今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當一國想幹成某事卻遭到政治抵抗的時候,軍事優勢所產生的最明顯的誘惑之一就是動用軍隊。美國2003年做出了對伊拉克動武的決定。以色列2006年做出了對黎巴嫩動武的決定。兩國都是政府決策,盤算之後都認為他們肯定能在軍事衝突中取勝,並能迅速取勝。



  一般而言,世界或某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確實能夠在這類交戰中取勝,並能迅速取勝。這就是我們說它們是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的意思。但是取勝有賴於這種局勢,即兩國之間的確存在著壓倒性軍事差距。如果差距不那麼突出,訴諸軍事力量的決策就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事與願違的嚴重後果。之所以會如此,有五個原因。



  第一,如果弱國證明有足夠的力量延緩進程,甚至能造成僵持局面,那麼,交戰的主要結果就是顯露出最強大的軍事大國所謂軍事優勢的局限性。確實,世界從這種情況中汲取的教訓就是,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在軍事上的脆弱性超出大多數人的設想。其他國家則從軍事力量壓倒性不足的展現中得出政治結論。



  第二,持久戰不可避免地從來都是殘酷的戰爭。最強大的軍事大國捲進了被認為有違道德的行動。如果戰爭確實短暫,有違道德的事情很快就被忘掉了。但如果戰爭拖延不決,這類行為不但在交戰兩國、而且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會越來越成為大眾感性認識的一部分。最強大的軍事大國開始喪失它所宣稱的任何道德優勢,世界輿論原來也曾相信過它的這種說法。那些或多或少站在最強大的軍事大國一邊的國家慢慢而又堅定地開始拉開它們的距離,有時甚至表露政治和道德憤怒之感。



  第三,在開始的時候,最強大的軍事大國中的絕大多數輿論通常都支持本國政府的參戰決定。這種支持表現為愛國主義狂熱以及在道德上充分贊同本國政府。但支撐這種國內公眾贊同的是如下信念,即這場戰爭不僅在他們看來是正義的,而且還將勝得迅速並因此相對沒有痛苦。



  當戰爭開始僵持的時候,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國內有兩部分人開始收回他們對政府的支持。一部分人認為政府還未盡力,它基本上不稱職。他們要求軍事進攻進一步升級。如果證明由於某種原因無法做到這一點,這些人常常就會得出結論,說他們應該全部撤出戰爭。第二部分人是那些開始從道德上對戰爭產生懷疑的人,他們開始敦促撤出戰爭,並非因為政府行動不力,而是因為政府在道德上錯了。雖然國內這兩部分批評者談論的是相反的觀點,他們相互之間也很不一致,但兩種不滿加在一起,對政府改變其政策形成很大的內部壓力。



  當戰爭確已陷入僵持的時候,最強大的軍事大國政府就落到了雙輸境地。撤出也是敗,不撤也是敗。最初的結果是動彈不得(被稱為「堅持到底」),隨後就是蒙羞。如果蒙羞的感覺足夠強烈,它能導致這個被認為是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國內出現內部極度緊張的狀態。



  第四,這種局面持續越長,其代價也就越大,包括(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的)生命代價,以及經濟代價。代價越大,政府就開始越來越失去內部的支持。受戰爭打擊的國家在物質上無疑遭到了破壞,經常達到極端的程度。但最強大的軍事大國遭到的破壞證明也非常巨大,即使較少表現在基礎設施的破壞上。



  第五,當所有這一切發生的時候,即證明軍事力量不如原來相信得那麼強大,道德優勢喪失,國內支持越來越少,以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的代價越來越高,其後果就是,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在世界體系中的整體政治地位下降,有時呈現加速下降。



  從這五個原因中人們汲取的政治結論是,在讓自己飽嘗這些惡果之前,最強大的軍事大國最好明白無誤地確認,其軍事優勢確實具有壓倒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